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赢得发展先机的重要战略制高点,事关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其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在坚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上,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产生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理论成果,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传承与创新。知识产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最有效的激励,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将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活动处于活跃期,两者紧密结合。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化,知识产权制度已扎根市场经济,不仅其运行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而且内部机制更加合理,成为促进科技创新、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但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无论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未能充分发挥出知识产权制度运行机制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制度支撑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分析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尚不能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的原因,提出完善的建议,目的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制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等相关问题一一作了介绍。第二部分论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梳理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我国科技创新思想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深入讨论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契合。第三部分以理论为基础,围绕科技创新,从目的、属性、价值及功能四个方面探讨了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论支撑。第四部分结合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从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需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两方面讨论如何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第五部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尚不能满足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的原因,并提完善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