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大型工程如可持续能源项目作为公共设施(核电、风能发电等)由政府主导建设,旨在从整个社会的层面出发造福群众,但往往对于当地民众具有负的外部性。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理念使得政府在此类大型工程的决策中缺乏对公众意见的采集与分析。这种公众参与机制的缺失往往会导致了群体事件的产生,阻碍了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对项目开发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加深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隔阂。近年来,随着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出现在工程项目管理诸多领域,类似群体事件的出现依然没有减少。甚至出现了公众参与导致公众矛盾的认知。实际上,并非公众参与本身导致了群体事件的发生,而是无效率公众参与方法的应用产生了反作用。为了消除公众参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构建有效率的公众参与方法成为了以达成共识为目的公共决策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可持续能源项目公众参与相互作用关系探究、可持续能源项目公众参与影响因素识别,可持续能源项目公众参与方案群体决策三个角度出发,对可持续能源项目中公众参与多主体的影响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参与技巧,环境影响,经济影响,决策权力分配,光环效应和地方历史文化等七个关键因素,是有效公众参与可持续能源项目(SEPs)的驱动力量。并基于两步法的PSL群体决策模型将前述影响因子应用在实例当中。本研究的主要结果表明:1)在考虑有效的公众参与标准必要性时,应考虑这七个关键因素;2)相关政策与公众参与可再生能源技术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SEP的技术细节和项目所在地的特点通常会影响设计阶段的公众接受程度;4)制定标准必要性专题时应重点关注实施过程,积极引导和公开参与。展望未来,这项研究不仅会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指导和加强有效和高效的公众参与的理论框架,而且将促进参与SEP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