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是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关键期,旅游专业院校建设和旅游人才培养成为热议主题,海南岛作为国际旅游岛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以海南具有代表性的海南大学为例,对旅游学院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探析旅游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现状和特点,寻求提升其专业就业意向的解决方案。本文借鉴社会认知职业模型中的职业选择子摸型,编制大学学习、专业认知、就业意向三个变量的量表并探究其影响关系。经过对调查问卷获取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样本信度分析、因素结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技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专业本科生大学学习对专业能力效能变量有极为显著的影响;(2)旅游专业本科生大学学习对专业情感效能变量有极为显著的影响;(3)旅游专业本科生大学学习对专业结果预期变量有极为显著的影响;(4)专业情感效能变量对专业就业意向有极为显著的影响;(5)专业结果预期变量对专业就业意向有极为显著的影响;(6)当和专业认知其他变量尤其是情感效能变量放在一起时,专业能力效能因子对专业就业意向因子的影响被削弱,较为显著。此外,本文进行了基于旅游专业本科生性别特征、年级特征、专业特征的各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旅游专业本科生在大学学习六大因子、专业认知三大因子和就业意向因子上的评价差异,得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及针对性措施:(1)欲提升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意向,突出旅游专业本科生专业情感效能的培养是关键;(2)欲提升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意向,宜根据性别差异科学引导;(3)欲提升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意向,宜根据年级差异科学引导;(4)欲提升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意向,宜根据专业差异科学引导。就样本学院具体措施而言:(1)为提升情感效能,可采用"2+2"教育模式,将普通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2)对于男生,可基于建构主义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对于女生,学院可邀请权威人士到校指导交流,树立旅游专业女大学生的正确认知,提升专业就业预期。(3)对于新生,帮助其快速适应是关键。对于大四学生,一方面,学院可以深化校企合作,增加就业的渠道,另一方面,学院可以建立旅游教育的社会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4)对于不同专业学生,学院主抓薄弱环节,补齐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