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在细胞分裂的时期在细胞质中表达,是将脱氧胸苷转换为胸苷酸的催化酶,是嘧啶补救途径的关键酶。本试验研究TK1在乳腺肿瘤患者的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同临床病理指标,肿瘤指标CEA、CA153,影像学检查的BI-RADS分类结果及ER、PR、HER-2、MIB-1的关系。探讨血清TK1与乳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血清TK1在乳腺癌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应用。方法:收集上海瑞金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乳腺疾病诊治中心200例乳腺肿瘤患者,其中145例乳腺癌、45例乳腺纤维腺瘤。采用化学发光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TK1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50例患者的组织TK1表达。同时测定乳腺癌组ER、PR、HER-2、MIB-1的表达,测定血清CEA、CA153值。分析TK1组织表达与血清表达的相关性,血清TK1和临床病理指标及ER、PR、HER-2、MIB-1的关系。并根据200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超声、乳腺钼靶摄片、乳腺核磁共振的结果的BI-RADS分类,分析血清TK1表达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TK1表达率为77.5%,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TK1表达率40%(P=0.021),组织TK1表达与血清TK1表达呈正相关(P=0.036)。血清TK1浓度临界值为2.0pM,乳腺癌组血清TK1水平为2.749±0.1215pM,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1.319±0.125pM(P<0.0001)。血清TK1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79.3%,特异度=90.9%,阳性预测值=95.8%,阴性预测值=62.5%,诊断符合率=82.5%,ROC曲线下面积0.896。乳腺癌组中,4枚以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TK1水平高于0-3枚淋巴结转移患者(P=0.049),有远处转移的患者的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没有远处转移的患者(P=0.0031),TNM分期为3-4期的患者的血清TK1水平高于TNM分期为1-2期的患者(P=0.01)。而血清TK1在不同的年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517),在不同分化程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709)、在不同肿瘤大小之间无明显差异(P=0.908)。乳腺癌组中, ER阳性与ER阴性患者的血清TK1水平无明显差异(P=0.726),PR阳性与PR阴性患者的血清TK1水平无明显差异(P=0.212)、HER-2阳性患者的血清TK1与HER-2阴性患者的血清TK1水平无明显差异(P=0.272),MIB-1表达与血清TK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142)。CEA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11.43%,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率为26.76%;CA153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20.51%,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率为5.55%;血清TK1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79.3%,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率为9.1%。血清TK1在早期乳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传统的血清学肿瘤指标CEA、CA153。CEA、CA153的升高与血清TK1升高没有明显相关性。将乳腺肿瘤患者的血清TK1水平与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乳腺钼靶摄片,乳腺核磁共振)结果做相关性分析。乳腺超声BI-RADS分类4C以上的乳腺肿瘤患者的TK1水平较4B以下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TK1与乳腺B超联合检测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两者的联合监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优于单独乳腺B超检查。同样,乳腺钼靶摄片结果的BI-RADS分类4C以上的患者血清TK1表达水平较4B以下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血清TK1与乳腺钼靶联合检测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乳腺MRI结果的BI-RADS分类4C以上的患者血清TK1表达水平较4B以下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血清TK1与乳腺MRI联合检测也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率。本研究还对收集的200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至随访期结束,200例患者均存活。共5例出现了疾病进展:1例原为乳腺良性肿瘤,2年后进展为浸润性乳腺癌(TK1=6.67pM)。4例为恶性肿瘤患者,1例在18个月后发现对侧乳腺癌(TK1=3.72pM),3例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TK1分别为5.42,4.91,2.04pM)。其余患者病情均稳定。血清TK1升高或者正常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564)。结论: TK1在乳腺癌血清和组织的表达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血清TK1水平与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期等密切相关,可能反映乳腺癌的侵袭性。血清TK1水平与影像学检查的BI-RADS分类结果相关,血清TK1联合影像学检查能够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是一个对于乳腺肿瘤具有良好诊断价值的血清学肿瘤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