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受经济过热的影响,全国房地产市场都出现了价格的轮番上涨和较为严重的泡沫化倾向。为了遏制和扭转这个不良势头,保障国民经济稳健运行和民生稳定,我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随着中央和各地政府房产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实施,社会上一部分人因不满足户籍、社保或个税缴纳年限等条件而不具有购房指标,这部分人群有的会选择“借名买房”这种方法来规避房产政策的购房限制。但是借名买房并非万全之策,面对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借名人与出名人之间容易因合同效力、房屋权属等问题产生纠纷。目前,由于没有统一、权威的裁判规则对借名买房纠纷进行有效规制,导致相关的司法实务混乱。本文认为,对待借名买房纠纷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房产政策、当事人意愿、合同履行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谨慎判断,而不宜搞“一刀切”的做法。为了探究借名买房案件司法裁判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借名买房以及借名买房合同的基本定义,并对借名买房合同法律关系进行分析。其次,从“北大法宝”中选取50件经典案例作为研究样本,探讨司法实务中借名买房案件的裁判立场,总结归纳出不同裁判立场之间的主要争议问题。然后,围绕主要争议问题,列举不同的实务观点并加以评析,在此基础上阐述本文观点。再者,对争议问题的产生进行原因性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司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