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探寻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2010年4月-2013年10月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5例,通过查阅病例资料及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病例分成两组: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0例,为A组;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15例,为B组。两组术前和术后按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两组术前术后比较颈椎生理曲度D值改变。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有无差异。结果:颈前路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颈后路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的脊髓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恢复。颈前路与颈后路的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路手术优良率分别是70%和60%,手术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前路组术后颈椎前凸获得增加,术后术前D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颈椎后路组术后颈椎前凸有所下降,术后术前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颈前路减压术能较好的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颈后路减压术术后颈椎生理曲度部分丢失。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后路减压术术中出血量多于颈前减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两种术式的近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2.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颈后路减压术术中出血量多于颈前减压术。3.颈前路减压术能较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颈后路减压术术后颈椎生理曲度部分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