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传统的治疗模式如放、化疗常难彻底消灭肿瘤细胞。由于生物学治疗的靶向性,并能根除体内微小残留肿瘤细胞,副作用小而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NHL细胞表达肿瘤特异性抗原(TSA)和肿瘤相关性抗原(TAA),适于进行生物学冶疗。近年来,随着树突状细胞(DCs)体外扩增技术的成熟,DCs介导下的肿瘤免疫治疗更成为研究热点。目的:DCs经GM-CSF基因修饰,再由CA46可溶性抗原致敏后,在体外激活自身T细胞形成独特性CTLs,检测对CA46细胞的杀伤效率。方法:先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得到单个核细胞(PBMC),然后根据单核细胞(MNC)贴壁的特性分出MNC。以GM-CSF和IL-4联合诱导培养MNC,培养第7天加入TNF-α,以诱导成熟DCs。在光镜、电镜下观察DCs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s免疫标记,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研究DCs免疫激活功能等生物学特性。以携带外源基因GM-CSF的腺病毒反复感染293细胞,扩增病毒滴度。以含有外源基因GM-CSF的腺病毒感染DCs,再以CA46可溶性抗原刺激DCs,然后将此种DCs与T细胞混合培养,以形成特异杀伤CA46的CTLs。并用ELISA法检测特异性CTLs分泌IFN-γ情况。最后,酶标测定细胞裂解所释放的LDH,以计算CTLs对CA46的杀伤率。检测分三组:抗原刺激、基因转染DC组(C-G-DC组),CA46抗原刺激的DC组(C-DC组),单纯DC组(N-DC)。结果:利用细胞因子GM-CSF、IL-4和TNF-α联合培养诱导出的DCs,其分化抗原HLA-DR、CD83、CD86表达量较高,低表达CD14。ELISA检测发现C-G-DC组的IFN-γ分泌量高于其它两组。各实验组对CA46的杀伤率为:效应细胞(E)与靶细胞(T)的比值(E/T)为5:1、10:1、20:1时, C-G-DC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C-DC及N-DC组。经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三组之间的杀伤率存在显著差异(F=41.458,P<0.01),通过多个相关样本两两比较,得出C-G-DC组的杀伤率高于其它两组(P<0.001),且C-DC组高于N-DC组(P<0.001)。结论:以GM-CSF、IL-4和TNF-α联合诱导培养MNC,能形成的成熟DCs;DCs经CA46可溶性抗原脉冲刺激后,可诱导出对CA46具有特异杀伤作用的CTLs; DCs经GM-CSF基因修饰后,所诱导的细胞毒杀伤反应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