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港区产业发展研究——以重庆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税港区是我国目前港口与陆地区域相融合的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自2005年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诞生至今国家共批复了12个保税港区,此举是我国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应对国际发展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   保税港区是特殊功能、政策叠加的优势体,是区域吸引投资的焦点与集聚企业的纽带。要充分地发挥保税港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保税港区产业无疑是最佳传导载体。保税港区辐射的地域范围十分广阔,产业体系庞大而复杂,但国内目前对保税港区产业方面的研究大都局限于保税港区批复范围之内,对保税港区辐射腹地产业研究甚少,这也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运用产业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思路,系统研究了大范围的保税港区产业体系(包括保税港区批复范围及辐射腹地),为保税港区产业规划及发展提供了新角度、新视野及新思路,亦是对保税港区研究体系的一个有力补充。   文章从保税港区功能出发,分析了保税港区产业的特征,提出适合保税港区产业范围的“三区”(核心区、配套区、关联区)划分方式,以及产业发展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对“三区”内重点产业的发展思路及重点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的产业体系对保税港区产业发展具有总体概念性引导作用,可为我国现有及未来保税港区产业的规划发展及调整提供参考借鉴;从实施机制、管理体制、招商引资等方面给出保障保税港区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分析重庆保税港区优劣势的基础上,在重大发展战略、配套区、保税仓库、政府部门等方面为重庆保税港区产业发展提出较强可操作性的建议,对引导保税港区与重庆社会经济更好地相互促进、繁荣有序发展,加快重庆乃至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及产业提档升级有重大意义。鉴于重庆保税港区的特点,笔者认为重庆应重点发展空港保税港区,同时预计空港保税港区将是我国未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顾客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不同层次的决策者不仅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还有可能追求产品的运输时间最短,服务水平最高等目标。因此研究具有随机需求的多商品流多准则供应链网络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对国内外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分析了已有的供应链网络模型的主要思路及方法。然后再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中心目标.现阶段教育要通过不断改革寻找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新模式,培养出更多的人才.项目教学法作为国际流行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