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产业集聚和生产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依靠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了规模经济,但同时我国经济增长也越来越接近资源和环境的边界,在生产过程中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也不断增加,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十分突出。目前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国内外学者研究碳排放问题主要是分析人口总量、经济规模、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较少有文献分析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对产业结构影响碳排放进行理论分析,并在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TIRPAT模型分别从区域维度和行业维度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碳排放进行实证分析,区域维度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产业内部结构的协调度的提高能有效促进碳排放强度下降,中西部的产业内部结构的协调度还远低于东部,使得相应的产业结构系数与碳排放强度的关联性较小,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的上升会促使碳排放强度提高,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有效促使碳排放强度下降。行业维度的实证分析表明制造业中高碳型行业劳动密集度和产业国有化程度的提高,均会促使碳排放强度提高,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有效抑制碳排放;低碳型行业劳动密集度的提高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均使得碳排放强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能源效率提高带来的碳排放强度降低。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节能减排约束下我国低碳型产业体系的构建,主要是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传统高碳产业向低碳转型、优化服务业结构,并提出构建低碳产业体系的政策措施。
其他文献
知识在产业集聚、区域创新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城市知识储量及其在区域知识网络中的地位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重要影响。学术论文合作与专利合作是知识溢出的体现形式,是科学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和对外交流不断加深以及中国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积极发展中国对东盟的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迈上快速升值轨道。与此同时,在各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之下,中国股票市场也先后经历了一番波动。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
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以石油资源为动力的传统内燃机汽车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已成各大汽车公司关注和研发的焦点,一些国家已经或即将出
这几年来,随着我国IT产业的蓬勃发展,高职学校中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已成为热门专业之一。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据调查显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逐步出现了“供需两旺,需求
<正>为电动公交汽车配备充电设施同时赋予其信息采集和企业管理功能,通过独立、闭合的运营数据资源池,以真实、及时、准确的实时运营数据,实现车辆运行监控、桩车运营管理、
在总结电网运行新需求和调度自动化新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概念,指出其基础是调度自动化的全景化能量管理系统技术。介绍了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
成本、利润分析法主要是对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收入支出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对企业的管理决策提出建议。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利益,如果没有利益的获取,那么企业也将无法
实际承运人无单放货行为承担的是法定责任,且是与承运人承担连带责任。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实际承运人构成无单放货的标准,并且明确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性质和范围,这为
近些年,虽然新医保的推行与完善在就医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给医院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带来了艰巨挑战。因此,在新医保政策环境下,如何对财务管理进行改善,推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