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革命的双重变奏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it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命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值得一书的重要一笔。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家的未来牵动着一大批文人知识分子的心。他们发起并参与革命行动,他们在文学作品中表现革命生活和革命情感、歌颂英雄、揭露黑暗。当时的文坛活跃着一大批革命文学作家,其中蒋光慈称得上是领军人物,而茅盾则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蒋光慈短暂的一生是为革命文学奉献的一生,他的作品高喊着为革命奋斗的口号,点燃了无数青年激荡的心,促使革命事业蓬勃发展;但同时,他又是孤独的、不被理解的。蒋光慈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革命性高昂,内容简单而富于革命理想;后期作品加强了个人化色彩,对人物心理意识的开掘逐渐深入,文学性增强。茅盾面对汹涌的革命势头有着自己的思考,现实的失败和黑暗使他失望、悲观、颓丧,这些情绪都被真实地记录在作品中,因此他受到文坛上激进的革命派的严厉批评。但茅盾内心仍是向往政治、支持革命的,只是他需要时间来调整心绪。终于,在《虹》的创作中,茅盾的政治倾向彻底复苏,这也预示着茅盾走上了新的创作阶段。对比蒋光慈和茅盾1925-1932年间的小说创作,从人物上来看主要分为下层平民与知识青年两类,情节发展呈现出失败与振作、革命与恋爱的复杂,文风样态则展现了浪漫与现实的不同倾向。面对革命与文学,两位作家的创作心理独特而颇具代表性,蒋光慈充满了激情,而茅盾却在现实中低徊;两者又都是孤独而迷狂的,只是主导面有所不同,他们的共通之处是时代给予的身份认同焦虑,身份的分裂是那一代作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与同时代的革命作家胡也频、华汉、丁玲、洪灵菲进行比较并分类,蒋光慈与茅盾恰好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将两者置于同一背景下进行探讨,他们的经历、作品及其风格变化、创作心理能够以点代面地展现作家内在的个体感受和外在的革命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作家的艰难抉择,从而在比较中探索革命文学史呈现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其他文献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我国当前工程管理工作当中,应用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管理措施。本文首先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和工程管理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简答概述;随后,分析了工程量清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是新医改的最终目标。通过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范医疗、改革医
通过问卷调查山东省内60家综合医院,统计分析医院数据开发与应用的基本情况、主要方向、平台建设、应用效果、经费投入与人才配置,阐述对比医院间差异,找出制约因素,提出改进
针对现有永固紫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出现的问题,分析废水中污染物的来源性质以及数量,明确提出在不改变现有土建的基础上,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提出新的污水处理流程。尤其增加了
从某些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看,尽管近几年实行了多方面的变革,但高耗低效的弊端依然突出。处于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正确的对策是:把学校少先队
产业技术跨越作为技术创新的最高层次和新兴研究领域,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很少。本文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对产业技术跨越系统的目标、输入输出、环境、主体以及层次进行研究,并构建了
在幼儿进行晨练活动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采用适宜途径和方法,不仅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对晨练活动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幼儿动手能力,锻炼
有机腐殖酸高活性液肥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腐殖酸高活性液肥增产潜力较大.在蔬莱生产上有广阔应用前景。有机液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对植株农艺性有明显的改善
目的探讨达英-35、芬吗通对过期流产后子宫内膜修复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行药流+清宫术的过期流产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达英-35组:于药流+清宫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达
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生态经济系统中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武进区物质输入总量及人均物质输入量也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