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护城河保扩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从阐述护城河的形成、护城河功能、护城河的物质形态入手,分析护城河在不同历史时期尺度、形态结构,总结护城河与城墙和城门(水门)的关系。就护城河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总结护城河在目前城市中所起的作用、重新发掘老城区护城河水系的地域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休闲游憩价值。   通过对部分老城区护城河的史料研究、现场调研,从河道周边用地性质、河道被破坏程度来归纳其职能转变、面临的现代困境。近年来一些城市在扩展开发之余保留了护城河水系空间形态,为市民提供公共空间场所。但是在护城河空间设计中,往往会出现生态、环境、文脉保护等方面的问题,破坏老城区的整体空间环境。   对景观更新设计的控制,使护城河河道更新更具科学性,使老城区护城河空间可持续发展,使护城河改造中不断完善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景观品位。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主要意义所在。   护城河作为老城区城市空间的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传承着独特的城市特色。对护城河河道的环境整治和景观更新的研究,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和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改善城市面貌、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同时也具有间接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城市的发展使城市人口集聚膨胀,人口的大量涌入,创造了巨大的住区需求,我国城市居民区建设得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享受大自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拥有大自然恩赐的滨海城市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地方,于是滨海开放空间也就越来越引起政府以及设计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校园的规模、结构和功能也在进行着逐步的更新和发展。作为承载高等教育的物质载体,大学校园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适应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导致城市自然景观体系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恢复自然景观体系的整体性,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已成为将自然
居住建筑自古以来便是人们思考并实践的内容。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国门的逐渐开放,中国建筑关于“中”与“新”的争论一直不断。从“中国固有形式”建筑的探索,到当今对于“新中式
近年来,随着历史类博物馆收藏展示领域的不断拓展和人们文化素养、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历史类博物馆建筑市场空前繁荣。在其数量增长的同时,它的服务对象也逐渐由精英阶层向社会
地图术(mapping)是在当代文化、艺术及设计领域引起了广泛讨论及多种实践的术语。对于建筑学而言,地图术一方面能够成为建筑师理解当代的认知工具;另一方面能够成为联结景观、
剧场建筑是具有“观赏——表演”空间的公共建筑,是为广大市民提供欣赏各种音乐、戏剧表演、影视等艺术的场所。而随着我国地县级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文化追求的不断提
本文将北京地铁站口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研究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通过站口综合开发、协同设计、整合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区域的合理发展,使之成为科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这一词汇因5.12汶川地震的发生而被推到台前,地震中灾民灾时无处藏身,灾后安置混乱的局面使得人们不禁重新审视周边的环境。灾害中大量中小学校舍倒塌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