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 背景: 脑胶质瘤为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术后极易复发,特别是其中的恶性脑胶质瘤,而复发的低度恶性脑胶质瘤中,也有将近50%的患者进展为高度恶性胶质瘤。因此准确的术前病理分级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方案的准确设定、术后疗效的有效评估。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常规b值(b=1000s/mm2) DWI扫描,通过ADC值的定量分析,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研究表明,随着b值的升高,DWI序列对于水分子弥散运动的敏感性也随之提高。因此本文通过低/高b值(b=1000s/mm2、3000s/mm2) DWI扫描对脑胶质瘤进行研究,探讨高b值(b=3000s/mm2) DWI对于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价值。目的探讨高b值(b=3000s/mm2)DWI对于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意义。 方法:对61例脑胶质瘤术前患者进行低/高b值(b=1000s/mm2、3000s/mm2)DWI扫描,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选择为肿瘤实质、对侧正常脑白质,分三次测量ADC值,选取最小值ADC值进行统计,同时对最小ADC值进行ROC曲线分析。 结果:61例脑胶质瘤中,低度恶性脑胶质25例,高度恶性脑胶质瘤3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DWI扫描,并就最小ADC值进行分析,结果可知:对脑胶质瘤最小ADC值在b=1000s/mm2和b=3000s/mm2进行比较时,低度恶性脑胶质瘤、高度恶性脑胶质瘤和对侧正常脑白质在低b值条件下最小ADC值均高于高b值条件下的最小ADC值,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度恶性脑胶质瘤与低度恶性脑胶质瘤最小ADC值比较时,b=1000 s/mm2和b=3000 s/mm2条件下,高度恶性脑胶质的最小ADC值皆低于低度恶性脑胶质瘤的最下ADC值,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最小ADC值进行ROC曲线分析时,b=3000s/mm2条件下最小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b=1000s/mm2条件下最小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和0.862。其中b=1000s/mm2时DWI对于脑胶质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为:83.3%、80%和82%;b=3000 s/mm2对脑胶质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为为94.4%、76%和86.9%。 结论:我们能够利用最小ADC值进行肿瘤良恶性的鉴别;相比常规b值(b=1000s/mm2)而言,高b值(b=3000s/mm2)DWI对于脑胶质的术前分级更为准确和敏感。 摘要2: 背景:脑胶质瘤是成人颅内肿瘤中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60%。目前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后辅以综合治疗(放疗和/或化疗),但术后复发及恶变使得致死率一直很高,因此术后疗效的早期确定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及调整、改善患者预后,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损伤、费用以及治疗的延误至关重要。病理组织活检作为脑胶质瘤进展诊断鉴别的“金标准”,但其有创性使之临床应用受到了制约,弥散加权成像(DWI)通过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弥散运动,广泛应用于全身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本文通过对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后3-4周时行高/低b值DWI扫描,探讨高b值(b=3000s/mm2)DWI在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后早期(3-4周)疗效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高b值DWI在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后早期疗效判定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2例脑胶质瘤患者在术后综合治疗开始后3-4周、24周分别行低/高b值(b=1000s/mm2、3000s/mm2)的DWI扫描,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选择为原手术区边缘2cm以内以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分别测最小ADC值,并计算出两者比值(rADC),然后对rADC值进行统计分析后,行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 结果:根据二次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为期半年的随访,对22例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开始后3-4周、24周均进行检查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进展组9例,非进展组13例。在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后早期(3-4周)时,常规b值(b=1000s/mm2)条件下进展组rADC值(1.76±0.13)低于非进展组rADC值(1.94±0.13),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值(b=3000s/mm2)条件下进展组rADC值(1.55±0.04)明显低于非进展组rADC值(1.80±0.0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后24周时,常规b值(b=1000s/mm2)条件下进展组rADC值(1.48±0.05)明显低于非进展组rADC值(1.76±0.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值(b=3000s/mm2)条件下进展组rADC值(1.36±0.05)明显低于非进展组rADC值(1.73±0.1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后3-4周、24周运用高/低b值DWI所测rADC值行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可知,在术后综合治疗后早期(3-4周),高b值条件下曲线面积(0.86)明显高于低b值条件下的曲线面积(0.61),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比较,高b值DWI扫描也均由于低b值DWI扫描(76.9%、100%、86.4%和61.5%、55.6%、54.5%);在术后综合治疗后24周时,高b值条件下曲线面积(0.77)低于常规b值条件下的曲线面积(0.92),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比较,高b值DWI扫描则均低于常规b值DWI扫描(76.9%、77.8%、81.8%和84.6%、88.9%、86.4%)。 结论:高b值DWI的rADC值能够相对有效的对脑胶质瘤术后疗效进行判定;高b值DWI能够对于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后早期疗效进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