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季马氏珠母贝养殖区与非养殖区环境要素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byqjkw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于2008年9月与2009年4月,在北海营盘镇马氏珠母贝养殖区与相邻的非养殖区开展水体、沉积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评价马氏珠母贝养殖区的生态质量状况,探索贝类养殖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并开展了Cd2+和Cr6+对马氏珠母贝的急性毒性试验,为进一步在珠母贝养殖区域开展重金属威胁的生物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春、秋季水环境要素差异显著,呈现出季节变化特征。水体营养盐含量较低,在贝类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下,春季营养盐含量不能完全达到浮游植物摄食要求的最低阈值,春秋两季Si:N:P平均比值达不到浮游植物16:16:1的吸收比例。DIN结构分析显示出贝类养殖代谢作用具有显著影响,在以养殖行为为主导时水体中DIN以NH4+为主要存在形式。综合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评价、有机污染评价和富营养化评价等方法,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属于贫营养海区、水质状况良好的结论。   (2)春、秋季底质呈现出季节变化,秋季TN、TP、Oil和TOC均显著高于春季。在潮流水动力影响下,同一季节的养殖区与非养殖区各沉积物指标无显著差异;但春秋季各区TN在沉积物中蓄积,超标率达到100%,这与贝类养殖的生物沉积作用有关。   (3)在研究区域共记录了大型底栖动物104种,各类群所占比例在春秋季呈现出季节变化,秋季多毛类比例(21.62%)显著高于春季(10.77%),以小头虫科为优势种,表明秋季底质中存在有机污染风险。马氏珠母贝所处的双壳纲,在物种数上呈现出春秋季养殖区比例均低于非养殖区的特点,春秋季非养殖区双壳纲分别比养殖区高出9.09%和7.73%,说明同属双壳纲的马氏珠母贝养殖对相近生活型和食性的物种多样性产生影响。   (4)马氏珠母贝对Cd2+的48小时半致死浓度(48hLC50)为5.10mg/L、96小时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3.01mg/L;Cr6+的48hLCso为38.19mg/L,96hLC50为9.85mg/L。Cd2+和Cr6+对马氏珠母贝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30mg/L和0.985mg/L。对马氏珠母贝中贝而言,Cd2+属于剧毒重金属,Cr6+属于中毒重金属。   (5)初步认为造成研究区域马氏珠母贝死亡率高和成珠率低的环境影响因素为营养盐含量偏低、营养盐结构不适宜和生物沉降引起的沉积物有机质蓄积。此外,贝类生存环境狭窄也是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机制复杂,其病理基础为气道壁和肺实质的慢性炎症及结构破坏,目前被认为是不完全可逆的,呈进行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