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脑出血占人类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病后一个月内的病死率为35%~52%,半数以上的死亡发生在病后2天内。虽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缺血后脑组织中表达增加,但是关于其在脑出血后其数量和作用却知之甚少,关于TNF-α在脑出血过程中的致病作用所知更少。脑出血能引起强烈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到脑组织,这与TNF-α表达增加和脑组织损害加重密切相关。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参与调控包括TNF-α在内的多种靶基因的转录,而后者在脑出血所致的炎性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解TNF-α和NF-κB在脑出血中的作用以及地塞米松干预治疗抑制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我们使用胶原酶和肝素诱导制成大鼠脑出血模型,观察脑出血后及应用地塞米松血肿周围组织中TNF-α和NF-κB动态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它们在脑出血中的意义。 方法:健康的Wister大鼠56只,体重为250~320g,随机分成三组:(1)脑出血模型组24只大鼠;(2)地塞米松干预治疗组24只大鼠;(3)假手术对照组8只大鼠。麻醉后通过在基底节区注射胶原酶和肝素诱导脑出血。分别于脑出血后4h、12h、48h、7d(各时间段6只大鼠,假手术对照组2只)取血肿周围脑组织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TNF-α和NF-κB的表达,假手术对照组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入脑内。统计学处理:统计工作是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上进行的。数据用均数±1个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间的比较用双侧t检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概率值<0.05为有显著性差异。Excel 2000作图。 结果:(1)脑出血组:脑出血后4小时,在血肿周边有少量TNF-α和NF-κB阳性细胞,呈很少胞浆的小圆核细胞;脑出血12小时后,血肿周边TNF-α和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象小神经胶质细胞;在48小时,TNF-α和NF-κB阳性细胞数增至最多,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