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临床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各临床因素与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的影响关系,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指导患者华法林口服的初始剂量,从而减少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监测次数,使患者达到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的时间缩短。方法回顾性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1月至12月口服华法林抗凝的NVAF患者,搜集1)相关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种族、民族;2)既往病史,包括:慢性心脏病史、慢性消化系统病史、慢性呼吸系统病史、结缔组织病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慢性肾脏病史、肿瘤病史、脑梗塞病史;3)个人史,包括:吸烟史、饮酒史、手术史;4)临床因素,包括:促甲状腺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左室射血分数(EF)、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右心房内径(RA)、右心室内径(RV);5)用药情况,包括:胺碘酮、抗血小板药物、地高辛、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6)INR值稳定时的华法林剂量。用SPSS 19.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341例患者,均为汉族人,其中男性171人,女性170人。结果提示不同稳定剂量的华法林组间,年龄和体重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10和0.037,年龄因素与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有相关性,r值为-0.213,P值<0.05。高血压病、慢性肾脏病、抗血小板药物、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是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因素,P值小于0.05。CCr、SCr、BUN、TG、TC与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有相关性。CCr、TG、TC与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成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9、0.048和0.003,r值分别为0.141、0.109和0.165;SCr、BUN与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成负相关,P值均为0.001,r值分别为-0.182和-0.178。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本研究的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的预测模型为: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mg)=4.029-0.021*年龄(岁)-0.486*慢性肾脏病史+0.279*高血压病-0.251*β受体阻滞剂。其中慢性肾脏病史,有=1、无=0,高血压病,有=1、无=0,β受体阻滞剂,使用=1,未使用=0。结论1、年龄、体重、高血压病、慢性肾脏病、抗血小板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SCr、CCr、BUN、TG和TC是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因素。2、华法林稳定剂量的预测模型为: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mg)=4.029-0.021*年龄(岁)-0.486*慢性肾脏病史+0.279*高血压病-0.251*β受体阻滞剂,R~2为0.143,可解释14.3%的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