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C6脑胶质瘤9.4T高场磁共振实验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xu20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9.4T高场强磁共振在SD大鼠C6胶质瘤模型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和不同瘤龄SD大鼠C6胶质瘤CST(皮质纤维束)改变。方法①20只大鼠(实验组15只,正常对照组5只),15只实验组雄性SD大鼠右脑尾状核立体定向注射10μl含106个的C6胶质瘤细胞悬浮液。②应用9.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正常大鼠以及实验组不同瘤龄的SD大鼠C6模型行Gems结构象、SE—T1、FSE-T2、SE-EPI-DTI序列扫描,运用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的vnmrj后处理软件、Image J—3Dview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原始图像,重建各向异性分数图[纤维束重组成像(FA)]图、ADC图、3D纤维束重建图,对比观察正常大鼠和不同瘤龄SD大鼠C6脑胶质瘤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③在不同瘤龄的肿瘤最大层面,分别对肿瘤实质不同区域(肿瘤中心、肿瘤周边)、肿瘤周围区(瘤旁白质区、瘤旁水肿区)、对侧脑组织(白质区、灰质区)各选取3个等大感兴趣区测量FA值、ADC值。结果1.成功重建对照组大鼠V1-V3期弥散张量图、各向异性分数图(FA图)的重建,正常组织细微结构例如外侧嗅束、前联合前部分、纹状体、胼胝体、扣带皮层、运动皮层、躯体感觉皮层等均可清晰显示。2.实验组15只大鼠中,1只术中死亡,1只扫描中死亡,其余实验组大鼠成功进行了相关序列的MRI扫描及FA图像、ADC图和3D纤维束重建。实验组脑白质纤维束在T2WI显示为低信号,而在FA图上为高信号,即使在病灶的周围间质水肿区内白质纤维束仍能显像,随着时间的推移,皮质脊髓纤维束容易受到瘤周水肿带、肿瘤占位、浸润等影响,纤维束可根据瘤龄不同出现水肿,移位,浸润和破坏。3.肿瘤实质区各向异性FA值不同:中心低,周边高;瘤旁白质区FA值明显低于对侧白质的FA值;瘤旁水肿区ADC值明显高于对侧灰质的ADC值。结论1.9.4T高场强多次自旋回波EPI序列(SE-EPI-DTI)能够成功对大鼠脑胶质瘤模型进行扫描,弥补了1.5T/3.0T磁共振平面回波EPI扫描图像质量差的不足。2.9.4T MRI DTI序列30个方向的扫描应用对于显示大鼠脑白质纤维束是可行的,其纤维束的显示提供了更多的细节,有利于临床对于大鼠活体肿瘤和周围组织关系的更好的理解。3.9.4T磁共振扫描图像分辨率比常规磁共振扫描图图像分辨率高,能够帮助观察细微结构;借助DTI相关重建图能对不同瘤龄大鼠C6胶质瘤皮质脊髓束进行评估。4.定量分析ADC、FA值能够精确分析组织的微观结构,评估肿瘤组织内部以及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袭浸润程度。
其他文献
为提高舰艇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对浮筏隔振装置进行了仿真设计。在现有浮筏隔振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进一步研究。利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实体
针对淮海经济区七个城市的宜居程度,从经济和生活质量、公共设施和生活保障、交通出行的便捷性、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安全性五个方面选取指标,运用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构
目的探讨分析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挑选10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收治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药治疗,
近年来,一些海滨城市在建设中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极其注重海滨风景与海岸土地资源的保护,除官方外不允许在这些区域征地建设,以保证公众对这些资源的使用权;规划上采取一刀切
如今提起三维动画这个词大家已经不再陌生了,三维动画目前已经应用到了各种领域,我们在电影院看到的三维动画影片越来越多,人们对三维动画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三维动画具体是
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高校专业社团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高校专业社团建设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
目的:目前很少有研究数据直接比较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与开放的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Open retropubic radical prostatect
分析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远隔部位疼痛的临床表现及原因.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诊断并不困难,但很多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主诉无或仅有轻微的胸腰
<正>曾经有人断言,仅凭电子支付这一点,就能让国人"第一次有了身处发达国家的感受"。前不久,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该国国庆时的一段演讲就引发了不少国人的关注,大意是李显龙在
针对火灾下建筑结构抗火性能和人员疏散进行分析,探讨了建筑结构抗火性能,研究了安全疏散时间合理确定,并总结了建筑结构抗火性能和人员疏散两者的关系,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