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9.4T高场强磁共振在SD大鼠C6胶质瘤模型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和不同瘤龄SD大鼠C6胶质瘤CST(皮质纤维束)改变。方法①20只大鼠(实验组15只,正常对照组5只),15只实验组雄性SD大鼠右脑尾状核立体定向注射10μl含106个的C6胶质瘤细胞悬浮液。②应用9.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正常大鼠以及实验组不同瘤龄的SD大鼠C6模型行Gems结构象、SE—T1、FSE-T2、SE-EPI-DTI序列扫描,运用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的vnmrj后处理软件、Image J—3Dview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原始图像,重建各向异性分数图[纤维束重组成像(FA)]图、ADC图、3D纤维束重建图,对比观察正常大鼠和不同瘤龄SD大鼠C6脑胶质瘤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③在不同瘤龄的肿瘤最大层面,分别对肿瘤实质不同区域(肿瘤中心、肿瘤周边)、肿瘤周围区(瘤旁白质区、瘤旁水肿区)、对侧脑组织(白质区、灰质区)各选取3个等大感兴趣区测量FA值、ADC值。结果1.成功重建对照组大鼠V1-V3期弥散张量图、各向异性分数图(FA图)的重建,正常组织细微结构例如外侧嗅束、前联合前部分、纹状体、胼胝体、扣带皮层、运动皮层、躯体感觉皮层等均可清晰显示。2.实验组15只大鼠中,1只术中死亡,1只扫描中死亡,其余实验组大鼠成功进行了相关序列的MRI扫描及FA图像、ADC图和3D纤维束重建。实验组脑白质纤维束在T2WI显示为低信号,而在FA图上为高信号,即使在病灶的周围间质水肿区内白质纤维束仍能显像,随着时间的推移,皮质脊髓纤维束容易受到瘤周水肿带、肿瘤占位、浸润等影响,纤维束可根据瘤龄不同出现水肿,移位,浸润和破坏。3.肿瘤实质区各向异性FA值不同:中心低,周边高;瘤旁白质区FA值明显低于对侧白质的FA值;瘤旁水肿区ADC值明显高于对侧灰质的ADC值。结论1.9.4T高场强多次自旋回波EPI序列(SE-EPI-DTI)能够成功对大鼠脑胶质瘤模型进行扫描,弥补了1.5T/3.0T磁共振平面回波EPI扫描图像质量差的不足。2.9.4T MRI DTI序列30个方向的扫描应用对于显示大鼠脑白质纤维束是可行的,其纤维束的显示提供了更多的细节,有利于临床对于大鼠活体肿瘤和周围组织关系的更好的理解。3.9.4T磁共振扫描图像分辨率比常规磁共振扫描图图像分辨率高,能够帮助观察细微结构;借助DTI相关重建图能对不同瘤龄大鼠C6胶质瘤皮质脊髓束进行评估。4.定量分析ADC、FA值能够精确分析组织的微观结构,评估肿瘤组织内部以及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袭浸润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