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与制造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不可分离,然而伴随着产业集聚度的不断上升,也带来了区域发展差距扩大、要素价格上涨、过度竞争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不少学者指出制造业已经出现过度集聚、要素拥挤的产业集聚负面效应,必须采取措施对产业集聚的拥挤效应进行改进。本文首先对我国制造业整体的集聚特征做了分析,从行业角度,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程度最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从区域角度,东部与西部的集聚程度逐渐在缩小,中部的集聚程度在2008年后开始反超。采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发现我国制造业整体效率呈上升趋势。通过构建行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模型,采用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从行业异质性视角出发对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的分组研究中发现,劳动密集型行业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产业集聚拥挤效应;而技术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产业集聚依然是规模效应起主导作用。最后,从企业异质性视角出发,选择浙江省的纺织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企业生产率影响模型,采用2005、2009、2013三年企业截面数据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呈现规模异质性。2005年,浙江省纺织业仍处于规模经济的状态下,在中大型规模企业中尤为明显;但在2009年浙江省纺织业出现了规模不经济情况,在中大型规模企业中拥挤效应凸现,而小规模企业中,企业规模增大对生产效率依然起促进作用;2013年,虽然规模不经济的情况有所减弱,但在中大型规模企业中仍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最后对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拥挤效应提出了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