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记忆视角下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xs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深重劫难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记忆中难以磨灭的沉重而惨痛的一段历史。多年来,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层出不穷,纪录片作为集真实性与视听艺术于一体的表达形式,成为大众媒介传播这一历史事件真相以及表达历史态度的重要方式。自1982年高仲明、刘玉峰拍摄《南京大屠杀》以来,国内外相继拍摄多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纪录片,表现出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解读与态度,建构着人们对大屠杀的集体记忆。纪录片以其非虚构性的特点天然地成为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建构着人们的历史记忆,成为一种记忆实践。从媒介记忆视角出发探讨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能够更好地理解纪录片作为媒介产品如何与历史相勾连,建构历史记忆空间,并在此空间内展开记忆实践。论文以国内外20部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媒介记忆的视角深入探讨纪录片如何建构南京大屠杀记忆,探究相关纪录片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纪录片建构和表达历史创伤记忆的对策,以期对同类题材纪录片的传播与发展有所助益。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的记忆符号进行分析,围绕该题材纪录片为建构南京大屠杀所用到的人物符号、事件符号和时空符号来展开;第二部分注重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的记忆叙事分析,从叙事模式、叙事视角和叙事态度三个角度对纪录片做叙事学分析;第三部分为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记忆设置分析,探讨记忆设置的策略及其原因;第四部分深入挖掘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媒介记忆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纪录片对历史创伤记忆的表达对策。通过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中记忆符号、记忆叙事和记忆设置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在建构历史记忆时受一定话语霸权的影响,缺乏对历史真实的追求与坚守,并且对大屠杀的幸存者与观众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违背了建构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的初衷,进而提出纪录片建构历史创伤记忆应从政治关怀、历史关怀和人文关怀三个维度进行把握,赋予历史创伤记忆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正确的历史态度。
其他文献
<正>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孰优孰劣的争论在中国一直没有停息过。资源稀释的观点认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能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亲代关注,其认知能力和与之相关的学业成绩
运用数理统计法、秩和比法,以2016~2017年NBA常规赛季30支球队攻防能力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将进攻能力分为B、C、D三个等级,各队都表现出较强的进攻能力,其中掘金队
政治忠诚是党员对党自觉自愿、心甘情愿的态度和情感以及行动,是党员领导干部献身于党的事业并为之不懈奋斗的思想动力,是加强党的团结统一进而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根基
<正>国际社区康复新理念为残疾人提供了发展空间,消除了社会歧视,实现了残疾人的社会融合。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其社区康复还不能完全按照国际社区
文章探讨了目前公共图书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不足,系统分析了现代公共图书馆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然后结合时代背景,从组织结构模式、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经营模式、服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随着开采规模不断地扩大,产生的废弃尾矿也越来越多,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矿山充填或者被综合利用回收,其余都存放在尾矿库中,尾矿库的数量不断增多,形
目的了解本地区高血压病流行特点与危险因素,指导高血压病的防治及护理工作。对象本院高血压病住院病人3520人次。方法调查问卷法。结果高血压病患病率与年龄高度相关,随年龄
"一带一路"战略核心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语言相通则是实现"五通"的重要保障。顺畅的语言交流,能降低沟通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在此背
根据销售人员的工作特征与管理特点,将销售人员按照从业时间的长短划分为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运用ERG理论分析出对于不同销售生涯阶段销售人员的需求与期望,并根据不同的期望
本报讯(记者寇亚琴)11月7日,北京市市花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菊花发展论坛”,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200多名来自科研院校、园林绿化部门、公园系统和生产企业代表以及菊花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