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椎动物的牙齿是表皮衍生器官中的一种,其器官发生过程是胚胎发育早期上下颌的牙向性外胚表皮和相邻的神经脊来源的间充质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的结果。小鼠牙齿的发育开始于胚胎期的第10天(E10.5),到11天(E11.5)首先是牙齿发生处的表皮增厚,12天(E12.5)增厚的表皮继续增殖并且向下嵌入相邻的间充质组织,到胚胎期的13天(E13.5)发育到蕾状期,随后表皮围绕其相邻间充质细胞形成帽状期(E14.5),再进一步发育为挂钟状(E16.5)的牙齿雏形,牙表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分别分化为牙本质细胞和牙骨质细胞。先天性牙齿的缺陷有很多种类型,包括牙齿缺失,牙齿畸形,牙齿发育不良等,这都严重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和语言,因此研究牙齿的早期发育的分子机制和遗传机理可以为牙齿的缺陷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从根本上治疗先天性牙齿缺陷。之前研究已经表明Gpr177蛋白(一种与WNT信号分泌相关的调节蛋白)在胚胎的头面部发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利用k14-cre小鼠特异的敲除牙胚上皮细胞中的Gpr177基因,研究Gpr177在小鼠牙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实验表明Gpr177的敲除牙胚的发育停滞在蕾状期,釉结无法形成,使牙胚的细胞死亡增多,重要的信号分子也发生了改变。另外,敲除Axin2(WNT信号的抑制蛋白)使得牙齿的发育得到一定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