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E·tenella早熟株的免疫特性及其耐药性虫株的诱导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o86914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制既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又不受具有抗球虫作用的抗菌类药物影响的高效球虫疫苗,本课题在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免疫特性研究后,用其作为母株,采用药物浓度递增法,诱导出对土霉素、制菌磺的耐药株,进一步交叉耐药性检验后,诱导获得交叉耐药株。并对早熟株、耐药株和强毒株的繁殖力、免疫原性、致病性和内生发育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1)用E.tenella早熟株对1日龄雏鸡以1500个/只首免,14日龄以2000个/只二免,一次免疫后14天内血清中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上升,于一免后7天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保护力可持续1个月,二次免疫后抗体水平先升后降,于二免后4周达高峰,且免疫保护期在3月左右,结果表明早熟株免疫可诱导很强的免疫力,二次免疫效果优于一次免疫,对鸡体的免疫刺激更强烈、迅速、持久。 (2)用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为母株,成功诱导出对1600mg/kg土霉素产生抗药性的柔嫩艾美耳球虫虫株,对2000mg/kg制菌磺产生抗药性的柔嫩艾美耳球虫虫株和对1800mg/kg制菌磺及1600mg/kg土霉素均产生抗药性的交叉耐药性虫株。 (3)耐药株与早熟株的繁殖力较强毒株明显降低,但耐药株的繁殖力与早熟株差异不大,各株球虫的排卵高峰时间也不同,早熟株和耐药株的排卵高峰在感染后第7天,而强毒株的排卵高峰在感染后第8天。用早熟株诱导出的耐药株,经免疫后攻毒检验,其平均增重率、病变记分、OPG、死亡率等与早熟株基本一致,综合看其ACI分别为171.79和168.09。证明耐药株的诱导保持了早熟株的良好的免疫原性。 (4)早熟株、耐药株与强毒株相比,对雏鸡的致病力已大大下降。早熟株、耐药株和强毒株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7.64×10~4个/只、22.52×10~4个/只和7.52 Xl了个/只;早熟株、耐药株和强毒株的半数感染量分别为12x10‘个/只、llx10‘个/只和0.99/1了个/只;三组的体增重、ACI值都随着攻毒剂量的加大而减小。以相同剂量攻毒后,早熟株组和耐药株组雏鸡的ACI值比强毒株组的ACI值大,但早熟株和耐药株组病变记分比强毒株组的小。
其他文献
采用各种组织细胞染色法和免疫细胞化学反应,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鳖脑垂体和生殖腺的组织细胞构造进行系统观测,结果显示,鳖脑垂体的基本结构为 在光镜下远侧部细
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兴趣对学好英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应仔细研究教学方法,深钻教材,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质量,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因此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那么如何进行英语趣味教学呢?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
猪囊虫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是由猪肉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虫-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感染猪或人而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及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严重危害
摘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给语言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困惑,如语文选修课课程目标定位问题、选修课程服务主体问题、选修课程评价公正性问题。新困惑又在滞碍着课程改革实践。因此,审视选修课程实践,对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人文教育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反思,就显得成为重要。  关键词:变革 困惑 反思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带来的新变革  1、更新教育理念,重构课程文化。  语文教育的着眼点就由知识本身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标尺。在近几年的各种考试中,作文分值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说搞好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我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想法。在两节时间的作文课上,他们摆弄摆弄笔,翻翻书,写不出一字半句。经老师反复督促,他们才搜肠刮肚,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写一气,为的是应付交差。有的学生写作文时离不开作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 Suis)是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其中猪链球菌2型是流行范围最广、致病力最强、危害最严重的猪链球菌,能导致猪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心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