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黄磷性颌骨骨髓炎的特点及二磷酸盐对拔牙创的影响,并探讨黄磷性骨髓炎与二磷酸盐颌骨骨髓炎之间存在的关系,为临床诊治磷性颌骨骨髓炎及二磷酸盐类药物在拔牙创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到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科面外科诊治的10名黄磷性骨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电镜扫描、组织病理切片技术对磷性颌骨骨髓炎标本进行分析,以喙突作为对照(来源于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术中切除的喙突)。第二部分:将成年SD大鼠25只分成3组,实验组Ⅰ(高浓度唑来磷酸)和Ⅱ(低浓度唑来磷酸),各10只,空白组(生理盐水)Ⅲ 5只,建立拔牙创模型。应用Micro-CT、硬组织病理切片技术及观察拔牙创愈合情况,分析二磷酸类药物(唑来磷酸注射液)对拔牙创愈合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1.黄磷性颌骨骨髓炎患者的颌骨标本HE染色中可见大量坏死细胞,细胞膜破裂,细胞核消失或散在游离,而对照组细胞完整,细胞核存在,整齐排列。酒石酸染色显示两组组均未见成骨、破骨细胞。2.电镜扫描下病变骨质与对照组骨质表面结构存在差异,病变骨质表面粗糙、纤维排列杂乱,其内元素种类基本一致,但元素构成比不一样,病变骨质中磷(P)元素含量较高。第二部分:1.Micro-CT显示组Ⅱ SD大鼠牙槽窝骨密度高于组Ⅰ和组Ⅲ,组Ⅰ明显低于组Ⅲ,存在明显差异(P<0.05)。3.硬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在牙槽窝内可见少量破骨细胞,未见成骨细胞。[结论]1.黄磷性颌骨骨髓炎发病与接触黄磷和口腔局部炎症密切相关。2.不同浓度二磷酸盐药物对拔牙创愈合存在影响:高浓度抑制新骨形成,低浓度可促进新骨形成。3.推测黄磷性颌骨骨髓炎与二磷酸盐骨髓炎存在类似的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