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MUS)并急性肾衰竭(ARF)婴幼儿的临床特点;通过对MUS并ARF患儿进行2年随访了解患儿的预后与转归。方法患者资料本研究选取2008年7月-10月住院治疗的290例有卫生部公布的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史并确诊为MUS的患儿,将患儿分为单纯MUS和MUS合并ARF两类,其中单纯MUS患儿269例,男177例,女92例,入院时平均年龄(16.0±10.2)个月;MUS合并ARF婴幼儿21例(ARF组),男11例,女10例,入院时平均年龄(10.5±5.7)个月。本随访研究同时设置两个对照组:(1)为了了解ARF组患儿和单纯MUS患儿的住院治疗效果,在本系列随访研究成功随访到的单纯MUS无肾衰竭患儿中随机选取30例入院年龄、性别以及发病情况与ARF组患儿相匹配的患儿作为病例对照(MUS组)。(2)为了了解ARF以及MUS对患儿生长发育有无影响,从儿科保健门诊选取无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史的健康儿童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9.9±5.8)个月,作为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选取的两个对照组和ARF组患儿性别、年龄均匹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90例患儿入院时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入院年龄、性别比例、喂养史等信息,比较两类患儿的相关参数。2.由专业医师通过门诊、电话和写信等方式,利用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儿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儿泌尿系超声、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结果及患儿身高、体重、临床症状、并发症、病情转归等情况。比较ARF组、MUS组患儿与正常对照组儿童三者之间各相关项参数的异同。结果1.21例ARF患儿入院年龄与同期住院的未并发ARF的269例单纯MUS患儿年龄相比[(10.5±+5.7)个月vs.(16.0±10.2)个月]明显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F患儿双侧肾脏或输尿管同时发生结石的几率显著高于单纯MUS患儿(90.5%vs.19.7%,P<0.01)。而两类患儿在性别比例(11:10 vs.177:92)、喂养方式(混合喂养/人工喂养10/11 vs.149/120)、污染奶粉喂养年龄段(均在0-36个月之内,主要集中在0-14个月)以及喂养时间[(9.3±6.1)月vs.(11.9±8.7)月]、服用奶粉量[(98±15)g/d vs.(105±20)g/d]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1例ARF组患儿中,有17例得到成功随访;经过保守治疗(其中12例患儿行血液透析),随访时ARF组患儿恢复顺利,无临床症状及相关并发症,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2例带石出院患儿中结石消失7例、变小4例、无明显变化1例。8例出院时仍有肾积水的患儿中,5例消失、2例减轻及1例无明显变化。MUS组中16例带石出院患儿出院后2年随访时11例结石消失,4例变小,1例大小无明显变化;11例出院时仍有肾积水的患儿,8例积水消失,3例减轻。ARF组患儿出院带石率、结石消失率、出院积水率及积水消失率与MU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F组患儿、MUS组患儿以及健康对照组儿童之间身高及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越小,MUS患儿越容易并发AFR; MUS并AFR患儿经过住院保守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肾衰竭均可得以纠正,症状缓解;2年随访显示预后与转归较好,对患儿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未见泌尿系肿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