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调控及应用基础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导致高血糖的机制,一般认为来自两个方面,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自身症状和多种并发症,长期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截止2014年,全国有1.14亿糖尿病病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糖尿病需要持续的医学治疗,目前常用的胰岛素增敏剂和外源性的胰岛素治疗,只能暂时性的缓解高血糖状况,增加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是都不能彻底治愈糖尿病。目前唯一有希望能治愈糖尿病的措施是胰岛移植,然而胰岛移植目前除了供体的来源的限制之外,还存在胰岛体外存活率有限,移植后发生宿主的免疫排斥等问题,因此胰岛移植尚不能理想的彻底治愈糖尿病。细胞治疗,特别是与胰岛移植类似的胰岛替代细胞的细胞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也是有希望治愈糖尿病的一种方式。近年的研究发现,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可以在体外经过多重细胞因子的诱导,或者基因修饰后,体外分化成为分泌胰岛素的细胞(Insulin producing cell, IPC),能在体外分泌胰岛素并且注射到糖尿病动物模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鉴于ESC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伦理争议,并且有可能导致畸胎瘤等的发生,因此ESC相关的细胞治疗在大规模的临床应用上尚缺乏前途,亟待挖掘新的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的特性,符合干细胞的一般特性,另外,MSC特有的免疫抑制作用,也有望用于抑制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因此,MSC作为多能干细胞,很有希望作为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主体。近年来,也有来自骨髓(bone marrow derived MSC, BM-MSC),脂肪组织(Adipose derived MSC, AD-MSC)等多种MSC向IPC分化的研究,但是研究发现,骨髓和脂肪组织来源的MSC存在年龄的差异和传代的老化等现象,脂肪组织来源的MSC的成骨分化能力较弱并且体外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而脐带组织来源的MSC就不在年龄的差异,另外脐带组织属于正常分娩的废弃物,也不存在伦理的问题,因此脐带组织来源的MSC应该是细胞治疗的良好来源。此外,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IPC的产生效率较低,分化程度也低,体外分泌的胰岛素数量也不能满足将来大规模临床应用的需要。另外,现有的通过基因修饰的方法进行IPC诱导分化的方法,由于存在病毒载体,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有潜在的危险。因此,新的IPC诱导体系,或者旧的体系的改良以适应大规模的临床应用,都迫在眉睫。我们体外观察人脐带组织来源的原代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tissue Mesenchymal stem cell, UT-MSC or WJ-MSC)在适宜条件下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样细胞(Insulin producing cell, IPC),研究细胞基底膜成分laminin调控IPC分化和成熟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对现有的方法和技术加以改良,力求得到体外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升高的IPC。并且在动物实验中,观察IPC的治疗作用。材料和方法:UC-MSC的培养和鉴定在获得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在取得捐献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我们收集健康剖宫产产妇的脐带组织,经过胶原酶和胰酶的消化处理,原代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并且在体外大量扩增。经过形态学,流式细胞学免疫表型鉴定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鉴定之后,确认成功培育出可应用与临床治疗的符合GMP规范的脐带组织来源的MSC。IPC的诱导分化和改进参考现有的ESC和少量MSC分化的文献,在胰岛素转铁蛋白(ITS)、尼克酰胺等因子存在的适宜条件下,经过4个阶段的诱导分化,得到形态学相似的IPC细胞团,应用DTZ染色、RT-PCR、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手段,确认IPC的成功分化,然后探求添加laminin进行进一步的分化改进,在体外实验部分继续应用RT-PCR, 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化学,流式细胞术等对IPC进行mRNA,蛋白水平的分析和鉴定。并利用多种检测手段,寻找laminin在IPC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动物实验在体内实验部分,在获取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以STZ造模直接破坏大鼠p细胞的方法,制作1型糖尿病Wistar大鼠动物模型。在成功建立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后,分组输注细胞进行细胞治疗(生理盐水对照组、MSC输注治疗组、IPC输注治疗组和添加laminin分化的IPC治疗组等),观察经过不同处理的IPC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包括临床症状、动物的血糖水平、体重水平、生存分析等。临床试验我们同时进行了MSC直接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从2009年7月到2012年10月,我们选取了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8例患者进行了MSC输注治疗。输注的平均剂量是1.8×106MSC/kg。输注的方法是静脉输注。随访的时间是6个月。结果:UC-MSC是贴壁生长的长梭形纤维样细胞,可以稳定传代,符合国际细胞治疗协会2006年的定义标准。UC-MSC在免疫表型上,高表达CD73,CD90,CD105,CD166,低表达HLA-DR, CD34, CD45。UC-MSC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在体外适宜的刺激条件下,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UC-MSC也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被诱导分化为IPC,经过多重手段得到验证,是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IPC,体外胰岛素分泌量可以达到189.8±93.05μIU/ml,并且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高表达胰岛p细胞的相关标识(例如Pdxl,Insulin等)。在添加适宜浓度的人重组层黏连蛋白(laminin)后,可以显著的促进IPC的产生和成熟,与不添加组相比较,在mRNA和蛋白水平,添加laminin可以显著提高IPC细胞的基因Pdx1, Ngn3, Pax4和insulin等。在体外胰岛素释放试验中,在高糖刺激的环境下,可以分泌大量的胰岛素,其中laminin411添加后,体外胰岛素分泌可以达到612.1士40.78μIU/ml, laminin511添加后,体外胰岛素分泌量可以达到:561.6士31.81μIU/ml,均3倍以上高于不添加laminin组。在动物试验中,添加laminin组与纯MSC输注组相比较,在生存时间,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体重水平等都有明显改善。其中添加laminin411的IPC输注组,可以更快的显著降低血糖的水平。添加laminin511的IPC输注治疗组,有效控制血糖的时间更长。添加laminin的IPC治疗组,总体显著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此外,所有细胞治疗组,都是安全的。在临床试验中,经过长达6个月的随访,未发现明显的副反应,总体治疗有效率高达44.4%。我们的临床试验结果发现,经过MSC输注治疗,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可以有效缓解。结论:UC-MSC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分化成为成熟的具有分泌胰岛素功能的细胞,在laminin存在的情况下,IPC的成熟度显著提升,体外可以分泌多达3倍以上的胰岛素,基本满足未来治疗的需要。MSC输注治疗,无论在动物实验还是在临床试验中,都是安全的。在动物实验中,添加laminin分化的IPC,显著控制动物血糖,缓解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存。
其他文献
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在“十一五”时期取得不容小视的进步,初步完成了既定的总体目标,但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各省市节能减排效率工作存在较大差异,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方针
目的探讨流感爆发期小儿输液室的环境空气质量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门诊小儿输液室输液A、B区进行空气样品采集,并对比护理前后两区空气微生物的数量。结果小儿输液室A、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
在Office的PowerPoint中也有很多模板.平时加以注意。可以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作为人类文明的伟大产物,城市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城市承载了人类的文化信息。环顾历史上的城市都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地,研究城市发展,不但需要从城
企业生产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使得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疏忽环境风险管理,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利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解决环境污染事故纠纷已成为事故预防和损害赔付的
目的:探讨蓝白斑筛选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新应用:(1)TALENs(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活性检测和脱靶效应评估;(2)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19碱基缺失突变新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休闲时间日趋增多,在城市里的休闲人群也在日益增加,休闲空间将成为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休闲经济也逐渐成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社会的
随着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愈发严重,而畜禽粪便同时也是宝贵的生物资源。本文围绕畜禽粪便固液分离,进行了固液分离的工艺研究和螺旋挤压式固液分离
通过对环卫机械产品零部件表面特征分析,结合环卫机械零部件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对零部件进行合理分类,制定合理的涂装生产工艺,同时在满足产品生产纲领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