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氏六帖》引史書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nu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释氏六帖》五代释义楚撰,成书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佛教类书。目前为止,学术界对《释氏六帖》的研究集中于内容的收录和简介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释氏六帖》版本众多,普慧大藏经本保存最完整,使用最广泛。以此为底本,根据文献学、语言学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计算机技术对书中引史书问题进行梳理研究。  《释氏六帖》引书种类众多,其引史书26种,计引168次。这些引文的引用目的主要是为了给文字释义;其形式主要是单引原文。但其引文内容与今本有同有异,相异之处主要体现在异文、转释、讹误等方面。转释主要体现在意引和同义换释这两方面;讹误包括文字上的讹,脱,衍,倒。如“大眼”和“大目”的不同,和同义换释有关;“灞”和“霸”的不同,与异文有关。  由於种种原因,文中所论,尚存许多不足,有待今后改进。
其他文献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川籍作家以其作品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作家群体,他们在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四川乡言土语、山歌小唱、民俗词汇等,同时因表现世界的世俗化、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自学成才,且勤奋多产。他的人生经历富有传奇色彩,他的创作成就独具一格,他的人生命运沉浮不定,这些都使他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
戴震是清代中期具有“考据”和“义理”双重旨趣的乾嘉学者。其《孟子字义疏证》采用经学训诂的形式对义理内容进行建构,在清中叶以降的学术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亦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