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北路及其沿线的近现代城市变迁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20516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通过城市道路沿线的变化来回溯城市空间变迁过程,成为建筑与城市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道路是社会演变的缩影,其沿线空间则是城市记忆的延伸,通过对街道沿线空间演变的重构,所形成具有时空交替性质的研究途径,可提供人们更精准的城市空间变迁过程。南京市中山大道建于民国时期,该道路不仅是南京的主干道之一,其道路与沿线城市空间隐藏百年来南京发展的缩影,其中以南京长江中山码头为起点,鼓楼为终点的中山北路沿线(中山大道北段部分)建筑与街区的空间变化,更体现了南京经济活动与社会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探索南京城市空间变迁重要途径之一。论文基于街道沿线城市空间变迁过程对未来城市空间发展体质及其趋势的重要性,通过历史地图转译的分析方法来重构南京中山北路沿线城市空间变迁过程,进而探讨分析南京城市空间变迁特征。   论文主体主要包括南京近现代城市空间变迁、中山北路的建成与变迁、中山北路沿线近现代城市的空间变迁、网络叠加、几点思考以及结语等内容。首先,论文在回顾南京近现代历次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围绕中山大道发展演变过程。特别是中山北路沿线部分,分析探讨了南京近代城市空间变迁特征;其次,论文深入探索中山北路沿线历史地图转译的方法,重构中山北路沿线城市空间发展变迁,从自然山水格局、街道网络、城市建筑空间网络方面进行叠加分析,并进行相关的空间变迁分析与比较。论文研究的时空范围设定为自1908年到2005年期间,中山北路近现代道路的建设与发展过程推动了其沿线的山水、街巷道路、铁路、港埠码头、城市建筑、公共空间及经济社会等方面演变。研究发现,导致近现代城市空间的变迁的原因有:(1)交通因素;(2)建筑因素;(3)经济因素;(4)“人”的因素。因此,论文最后对中山北路沿线的历史地图转译和近现代空间变迁、中山北路沿线信息网络的建立、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并提出后续研究建议。  
其他文献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生命有机体,其空间的动态发展决定了在城市空间的更替演化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遗余空间。同时,城市在高强度的开发下,公共空间的丧失和城市活力的不足引发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和街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不断地呈现出千篇一律的面貌和规划格局。如果一座城市或者一条街区完全丧失了自身的特色,那么它将会磨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西方现代墓园,重点为其中的建筑和景观两部分,并通过文献查阅和案例分析进行研究。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从西方现代墓园的发展概况入手,在宏观上对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稳步提高,城市扩张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每年都在递增,城市用地面积每年也在扩大。大规模的城市扩张进程也带动了中国住宅
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大量历史建筑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许多城市正面临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原有产业大量外迁,第三产业成为城市中心主要的职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不能回避的是,重物轻人的现象依然存在--视觉美学成为很多设计的出发点,场所感的物质维度被片面强调,空间的真实使用情况却被忽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城镇大建设,大建设给城镇带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气息,带了骄人的城镇建设成果。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城镇特色风貌却在消逝,城镇风貌越来
快速城市化使许多历史城市出现原有特色逐渐消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历史资源呈现“碎片化”分布,历史空间成为“文化飞地”,历史空间格局被改变等方面。面对这样的现实,对于城市规
建筑的建造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连接进行的。连接构造一方面在帮助人们实现设计,另一方面也在拓展建筑的可能性。针对不同的设计,寻找合理高效的连接构造,对于建筑而言具有重
中国封建时期的礼教思想具有非常典型的特点,对建筑形制、空间的影响极大,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和中国传统建筑均发展至鼎盛。其中女性因社会地位低下,其活动空间受到严重制约,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