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通过城市道路沿线的变化来回溯城市空间变迁过程,成为建筑与城市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道路是社会演变的缩影,其沿线空间则是城市记忆的延伸,通过对街道沿线空间演变的重构,所形成具有时空交替性质的研究途径,可提供人们更精准的城市空间变迁过程。南京市中山大道建于民国时期,该道路不仅是南京的主干道之一,其道路与沿线城市空间隐藏百年来南京发展的缩影,其中以南京长江中山码头为起点,鼓楼为终点的中山北路沿线(中山大道北段部分)建筑与街区的空间变化,更体现了南京经济活动与社会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探索南京城市空间变迁重要途径之一。论文基于街道沿线城市空间变迁过程对未来城市空间发展体质及其趋势的重要性,通过历史地图转译的分析方法来重构南京中山北路沿线城市空间变迁过程,进而探讨分析南京城市空间变迁特征。
论文主体主要包括南京近现代城市空间变迁、中山北路的建成与变迁、中山北路沿线近现代城市的空间变迁、网络叠加、几点思考以及结语等内容。首先,论文在回顾南京近现代历次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围绕中山大道发展演变过程。特别是中山北路沿线部分,分析探讨了南京近代城市空间变迁特征;其次,论文深入探索中山北路沿线历史地图转译的方法,重构中山北路沿线城市空间发展变迁,从自然山水格局、街道网络、城市建筑空间网络方面进行叠加分析,并进行相关的空间变迁分析与比较。论文研究的时空范围设定为自1908年到2005年期间,中山北路近现代道路的建设与发展过程推动了其沿线的山水、街巷道路、铁路、港埠码头、城市建筑、公共空间及经济社会等方面演变。研究发现,导致近现代城市空间的变迁的原因有:(1)交通因素;(2)建筑因素;(3)经济因素;(4)“人”的因素。因此,论文最后对中山北路沿线的历史地图转译和近现代空间变迁、中山北路沿线信息网络的建立、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并提出后续研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