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肠癌是目前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1],近几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并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化疗在大肠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大肠癌患者来说,化疗可能是其唯一治疗手段。虽然不断研制出新的化疗药物,然而治疗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痛苦。近年来研究证实,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MDR)表达产物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是造成大肠癌化疗失败以及早期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形成化疗耐药性的物质基础。DNA拓扑异构酶Ⅱ(DNAtopoisomeraseⅡ,TopoⅡ)既是某些细胞毒药物作用的靶点,又是多药耐药的重要靶酶,介导多种化疗药物的MDR。由TopoⅡ介导的耐药细胞无MDR基因的扩增与过量表达,为导致多药耐药形成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大肠癌患者组织中TopoⅡ的表达情况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报道了几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MTHFR G1793A是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新近发现的一个多肽位点,它是MTHFR基因1793位的碱基鸟嘌呤(G)被腺嘌呤(A)替换,从而使密码594上的精氨酸被谷氨酰氨替换,与大肠癌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试图通过研究确定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G1793A多态性与该患者大肠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的表达产物TopoⅡ表达之间的关系,阐明MTHFR基因G1793A多态性与大肠癌化疗敏感性最关键的因素TopoⅡ之间的关系,旨在寻找到早期预测大肠癌化疗敏感性的指标,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提供有益的信息。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95例患者大肠癌组织中Topo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各临床病理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发病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关系,探讨TopoⅡ在大肠癌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我们获取所有95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后的切除标本,-80℃保存,用TIANamp Genomic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大肠癌组织中的DNA,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95例患者MTHFR基因G1793A的基因型,并分析MTHFR基因G1793A基因型与TopoⅡ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PCR-RFLP分析技术结果显示:95例大肠癌患者中,70例(73.68%)为G/G基因型,25例(26.31%)为G/A基因型,未看见A/A基因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95例大肠癌患者中,TopoⅡ表达阳性的有55例,阳性表达率为57.90%(55/95);大肠癌中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发病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与年龄有关,年龄≥60岁的患者,其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1)。其中,在70例MTHFR G1793A G/G基因型患者中,TopoⅡ表达阳性的有50例,其阳性表达率为71.43%(50/70);在25例MTHFR G1793A G/A基因型患者中,TopoⅡ表达阳性的有7例,其阳性表达率为28.00%(7/25);所检测的95例大肠癌患者中,MTHFRG1793A G/G基因型的患者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71.43%)显著高于MTHFR G1793A G/A基因型患者的(28.00%)(χ2=4.22,P<0.05)。结论:1.大肠癌患者组织中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发病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与年龄有关,年龄≥60岁的患者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1)。2. MTHFR G1793A G/G基因型与大肠癌组织中TopoⅡ的表达呈正相关,因此检测大肠癌患者MTHFR G1793A的基因型可以预测该患者对化疗的敏感程度。MTHFR G1793A G/G基因型患者可能对化疗敏感,可能成为早期预测大肠癌化疗疗效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