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从国际角度上进一步对传统的西部大开发和沿边开放战略进行升级。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标志着中国传统开放型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型升级,逐步由优先发展东部沿海转变为东部和西部并重发展,使其成为内陆省份进行跨地区合作,并实现经济水平的重大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基于内蒙古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情况,着手研究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作为中国西部边境的重要组成,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使得内蒙古的经济成绩斐然。但推动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能源大化工大央企”的发展模式,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质疑。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资源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高成本低质量,都会成为内蒙古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阻力。“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为内蒙古的经济开放以及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国家开放政策倒逼机制,迫使着内蒙古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运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发展多种形态的经济开放模式。 内蒙古的区位优势明显,与蒙古和俄罗斯接壤,绵延4000多千米的边境线,这一切都说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内蒙古,而对俄罗斯和蒙古的经济开放将会是内蒙古施行开放型经济政策的重点。在国内,内蒙古与八个省区毗邻,横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一带一路”建设,将内蒙古与其他沿线省份联系在一起,为内蒙古向东、向西、向南进行贸易延伸提供了条件。优越的区位条件,加之与蒙俄两国在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决定了内蒙古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内蒙古作为中国第一个实现解放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开展对外贸易早,特别在改革开放提出之后,在将近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着成就,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但是,内蒙古在推进经济开放政策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因素分析,得到以下几方面结论:(1)开放的领域不断增加。(2)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格局正在实现。(3)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基数小。(4)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增长率趋势下滑,波动较大。(5)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与问题因素并存。文章第三章立足于从宏观上把握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第四章将会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研究,进而更加深入的研究近十年以来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情况。文章先对内蒙古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创建了适应内蒙古经济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共有一个目标层,4个一级指标层,22个二级指标层。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TOPSIS评价模型研究内蒙古开放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及发展效率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内蒙古未来五年内,在“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的推动下,内蒙古未来开放型经济所能释放出来的发展潜力。最后分析研究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来更好的促进内蒙古边境地区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抑制生态环境恶化,维护区域和谐稳定,巩固民族团结,最终建成新时期靓丽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