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有了大跨步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普及,各国在科技方面的相互交流也变得日益频繁与密切。在一些特定的科技领域,我国对其的研究与创新均处在世界前列,为了使国外学者及时且更好的了解国内研究的进展,促进沟通与合作,科技翻译必不可少。并且翻译质量的高低对科学技术的沟通与合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记录笔者对矿产资源研究文本翻译实践的过程以及实践后所得到的收获与进行的反思。文中所用到的材料为笔者在中国矿业研究院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担任资料翻译期间所完成并收集的矿业资源研究材料。本报告的理论基础为韩礼德与哈桑创立的衔接理论。由于科技文体有着缜密的逻辑性以及语言的规范性,在翻译过程中对语篇衔接上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韩礼德与哈桑的衔接理论,衔接手段分为语法衔接与词汇衔接。而语法衔接又可以进一步地分为指称、替代、省略与连接等衔接手段;词汇衔接也可以进一步分为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词和搭配等手段。在本次翻译实践中,以上衔接理论都在翻译实践材料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使得文章语篇衔接更加自然流畅,逻辑更加缜密。本报告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翻译实践任务的一个简单的介绍,其中包括任务背景的描述以及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相关内容。第二部分是整个翻译过程的展示,其中包括译前的准备工作,对翻译材料文本的分析,译文的产出过程以及对译后的一些完善优化工作的介绍。第三部分是对指导整个翻译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的介绍。一方面是对韩礼德与哈桑创立的衔接理论的介绍;另一方面是对此衔接理论应用于科技翻译的可行性研究。第四部分是通过案例分析,论证衔接理论中提出的五大衔接手段应用于科技翻译实践的有效性。第五部分是对整个翻译实践过程的总结。其中分享了一些实践中的收获和经验,以及对此次翻译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反思与对今后翻译实践的建议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