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性质、酿酒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e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如果大量农业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不仅对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就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解决好农业废弃物的利用问题至关重要。生物质热解炭化技术作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近来来受到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这项技术已逐步成为一种提高土壤质量、保证粮食产量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技术。本研究以葡萄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施肥(CF)为对照,在田间设置20、40 t·hm-2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处理(分别用 CF+WSB20、CF+WSB40 表示)和 0.6、2.4 t·hm-2 竹炭有机肥(CF+BCOF、BCOF)处理,研究生物质炭的施用对土壤性质、酿酒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1、生物质炭的施用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小麦秸秆生物质炭(20、40t·hm-2)能显著降低表层(0~20 cm)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且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幅分别为120.7%~172.6%,25.0%~44.2%,75.8%~164.0%和58.6%~131.5%;竹炭有机肥(0.6、2.4 t.hm-2)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8.0%~57.7%,11.5%~23.1%和32.9%~45.5%。而在深层(20~40 cm)土壤上,小麦秸秆生物质炭(20、40 t·hm-2)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pH,增幅分别为33.7%~34.7%和3.58%~4.77%,尤其是高用量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养分的影响更为明显,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幅分别为102.0%和81.0%;而竹炭有机肥对土壤性质无明显影响。2、施用生物质炭对酿酒葡萄生长的影响:施用生物质炭不同程度地促进了酿酒葡萄叶的生长。低用量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显著增加叶纵径5.74%,高用量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显著增加叶重16.9%,竹炭有机肥显著增加叶横径和叶重。但施用生物质炭对果纵径、果横径、果重等均无明显影响。施用生物质炭显著降低叶柄Mn的含量,但对葡萄叶柄全N、P、K、Ca、Mg、Cu和Zn含量无显著影响。3、施用生物质炭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施用竹炭有机肥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单施竹炭有机肥显著提高了葡萄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增幅分别为21.6%和35.5%;而各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了葡萄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尤其以化肥配施竹炭有机肥的降低幅度最大,降幅为13.2%。对于葡萄果实中单宁含量而言,低用量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和化肥配施竹炭有机肥分别显著增加葡萄单宁含量32.5%和32.1%,而可溶性固形物、pH、总酚和色素含量在施用生物质炭后无明显变化。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农村厕所问题是农村小康路上的难点,成为农村发展的短
为了解目前水产用光合细菌液体制剂优势菌属的实际情况,从华北地区养殖户和水产动保产品销售商处采集了12种典型菌剂,运用16S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组成,去除非光合细菌数据,进
一、品种概况(一)育种过程1.亲本来源1999年从辽宁省大连市兴水综合开发公司引进2龄~3龄德国镜鲤4533尾,引进后选育至2005年,在繁育的F2夏花群体中发现55尾金红色散鳞个体,以
近年来,黄喉拟水龟逐步从传统的小型养殖转变为规模化养殖,而养殖过程中所用饲料多为养殖者自行配置,其营养成分未必适合不同的龟。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本试
研究了基于定位误差最小化的多基地声纳接收基地配置方法。根据定位误差的几何分布情况,提出了配置多基地声纳的"模板法"。"模板法"利用已布设网络提供的目标距离信息和新增
目前,生物质炭对土壤改良效果及作物增产效应的研究以短期、室内培养实验居多,生物质炭施入农田土壤后较长时期内改良效果的研究亟待开展,较长时期内生物质炭对土壤和作物的
半偏法是一种便捷的测量电流表内阻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巧妙的方式简化了模型,从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实验与计算就能较为准确地测出电流表的内阻。这种抓住主要矛盾、将复杂问
微藻(Microalgae)亦称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体型微小且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其形态结构,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总称,包括蓝藻、绿藻、硅藻
一、品种概况(一)育种过程1.亲本来源1993年~1994年长江干流如皋、江阴、扬中段收集体重100g~200g,6500尾暗纹东方鲀野生幼鱼。2.技术路线采用群体选育育种技术,从1997年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