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油在有机孔隙中的流动规律,对于页岩油藏的开发有重要作用。基于相关的分子模拟、实验、理论研究,推导了页岩有机孔隙液体渗透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考虑边界滑移、物理吸附的影响,以及干酪根复杂的结构性质。通过对该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了有机孔隙的渗流规律。另外,也对速度剖面的形状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分析页岩油的赋存状态,对于评价页岩油储层极为重要。基于混合高斯模型,建立了考虑有机、无机孔隙,估计物理吸附态、不可动(由于范德华引力束缚在孔隙空间)、自由态含量的方法。对推导得到的公式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各赋存状态大致含量及其主控因素。通过对平均孔隙半径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物理吸附态、不可动油含量不可忽略,而且这是页岩的独有特征。最后,通过一些对比分析,显示了高斯混合模型在描述页岩复杂、随机的孔隙结构上的优越性。关于干酪根对页岩油流动的贡献,目前还缺乏认识,但是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表征尺寸的认识,有助于升尺度的研究。基于某二维数值模型,对干酪根、无机渗透率非均质性对页岩的等效渗透率、表征单元面积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渗透率极比(有机渗透率与无机渗透率的比值)、TOC(体积分数)、无机渗透率非均质性、干酪根几何特征对等效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基于取样理论,推导了估计表征单元面积的统计方法,认为表征单元面积不大于10-2 m数量级。从相对误差(标准差除以平均值)出发,得到了表征单元面积与前述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关于页岩中富纳米孔隙颗粒(黏土、干酪根)液体储集性能的深入了解,可能会有助于页岩储层的有效开发。基于高斯混合模型,推导了干酪根、黏土所占表面积的表达式。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所有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通过随机样例的计算,得到了表面积的频率分布,结果显示了研究它们储集规律的重要性。基于之前的研究,得到了富纳米孔隙颗粒储集能力的简化模型。通过解析方法或者数值方法,得到了各因素对吸附态含量、不可动含量的影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