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家断裂带作为郯庐断裂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胶东地区最重要的三大金成矿带之一,控制着胶东地区已探明的三分之一以上的矿床。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侧重于成矿规律、流体运移、成矿动力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关于焦家断裂的构造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对岩浆岩和矿产的分布与影响尚需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与总结。鉴于此,本文在系统收集和总结前人在该地区构造、岩浆岩及矿产等研究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以构造成岩成矿理论为指导,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如下成果:通过大量野外及井下调查,探讨了焦家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提出该断裂具有早期以左行走滑、中期为伸展正断和晚期逆冲挤压三个构造演化阶段。同时对主断裂带内的岩浆岩进行了LA-IPC-MS锆石U-Pb定年,获得断裂带内岩浆岩年龄为126-132Ma,通过与前人已有的郭家岭岩体主流年龄比较,具有一致性,由此不仅界定了焦家断裂伸展期年龄,也显示出断裂对岩浆岩的控制。通过对所获得的主量、微量等地球化学数据,表明了该岩浆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花岗岩,微量元素分析得出岩浆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且上升过程中同化围岩中钾长石。而源浆类型为壳型及壳幔混合型两类共存。通过对断裂带内含矿花岗岩与不含矿花岗岩元素对比,证明了构造活动影响着与金成矿有关的元素的分布。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了焦家断裂控矿的一般规律;建立断裂带成矿预测的构造标志,即断裂带的下盘是金矿的主要赋存部位;沿断裂带走向、倾向产状发生变化的地方,即又陡变缓、由缓变陡的部位;主断裂带和次级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多期次断裂活动的启张部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