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视野下的近代闽南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龙溪县个案研究(1943-1949年)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yr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龙溪县为个案,以该县1843-1949年间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为行文主线,吸收、借鉴年鉴学派整体史观和长时段理论的研究成果,采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同时借鉴现代化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社会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历史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长时段为视角,在南中国海的视野下,从空间视角、网络建构、结构分析三个维度,重点考察龙溪县具有指标性意义的交通拓展、经济发展、市场体系建构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地方参与等相关问题,关注该县由于经济发展、制度变革所引发的社会变迁。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传统县域,近邻近代中国最早开埠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的厦门,同时作为面向南中国海区域的闽南侨乡,龙溪县在近代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受到陆域和海洋、本土和西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龙溪县建构了以县域初级集散市场为基础,跨县区域集散市场为骨干,跨县区域市场为核心,省外和跨国市场为外延的、具有网络特征的层级式市场体系;借助于以传统水路运输方式、现代公路交通运输为主要内容,远洋轮运业为辅助的跨县区域交通网络的建构,进一步强化了其跨县区域集散市场体系在辖域和闽南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推动粮食、糖类、茶叶、木材等商品在跨县区域集散市场体系内的流动,带动乡村农业和手工业等行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辖域内市镇的现代化,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乡村社会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海外华侨作为龙溪县地方事务的参与者之一,与地方政府、地方乡绅以及商会组织等不同的社会群体,通过投资公路交通、改善农业生产、兴办和发展教育以及改变基层社会管理方式等手段,对龙溪县近代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产生影响。  在龙溪县的现代化进程中,该县不仅受到县域内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受到更大区域空间——跨县区域和跨国区域——历史进程的影响,使得该县的现代化进程不仅呈现一种不同区域层级之间的双向互动,而且充满传统与现代的胶着,凸显其现代化进程的蹒跚步履。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