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花鸟画由五代徐、黄分宗,历经两宋时期的发展,形成了文人士夫和院体画工(以下简称:文院)两派花鸟画创作群体不同的审美价值观,开启了花鸟画领域的两个基本脉系。在审美理想上,院画画家强调形似格法和绘事功力,文人士夫则是推崇清野放逸的个性情感表现。在绘事品格的划分上,也存在着文人士夫以“逸品”至上,院画画工以“神品”至上的分歧。进入元代,在特殊的社会文化格局中,文院之间的分歧逐渐开始消除,花鸟画从审美观念到绘事法则,出现了一场文人与画工共同参与的艺术变革。在元初对发展了四百多年的花鸟画,作了一次较为彻底的反思和总结。对文院花鸟画体系的艺术价值,进行了高度理性的评价和传承,形成了元代文院花鸟画相互融合的逸笔写实花鸟画。元代的文人士夫阶层,在这一时期自觉地以专职身份入主花鸟画的创作群体,突出了花鸟画的文化内涵。追求放逸的笔墨意味和强化主观抽象的审美意识,成为元代花鸟画变革的重要特征。同时,传承和发展了五代北宋院体花鸟画“格物致真”的写实精神,将花鸟画的形似与神似统一于一个新的审美高度。从实践上,使文人士夫的审美理想居于主导地位,并以水墨图式成就了元代逸笔写实花鸟画新风。 本文从元代花鸟画家的文化心态结构和审美理想的演变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分析元代花鸟画由装饰性向文化性转变,功能性向自娱性转变,自然再现向性灵表现转变的形式和内涵。从情感与自然、文意与画意、书法与画法、精工与士气等方面,研究和论证元代花鸟画“逸笔”与“写实”的和谐统一关系。元代逸笔写实花鸟画在审美价值标准的构建和水墨表现语言的实践上,理性地对待文院花鸟画的艺术成果,是后世花鸟画发展中值得参照的典范。 在当今中国花鸟画的变革和创新时代,重新认识元代逸笔写实花鸟画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对现代花鸟画的存在方式,以及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前景,具有正本清源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