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县域经济在省内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县域经济水平差异逐渐凸显,一方面改变了居民家庭结构、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另一方面使金融需求层次和结构也发生变化。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由于政府对其实施“一刀切”的强制性措施,虽然历经多次改革,但其金融服务水平仍然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就显得十分必要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发现解决其在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使得其服务县域经济的有效金融供给得到提高,进而为缩小县域经济间的差异做出贡献。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并根据陕西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对各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分类。以2007-2011年35家农村信用社为样本,分析农村信用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结果显示在其金融服务产品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其在金融布局、存贷款和支农状况三个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其次,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不同类型县域下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和农村信用社的供给现状,研究表明农村信用社在服务县域经济中存在着资金需求量大与资金供给外流、金融需求多样化与金融服务单一、长期资金需求与短期资金供给这三个方面的矛盾。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对2007-2011年陕西不同类型县域的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水平进行测度。根据测度结果,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从县域金融服务需求和农村信用社供给两个方面,对各影响因素与金融服务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水平和不良贷款率三种影响因素与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水平呈负相关;人均GDP和就业水平两种因素与发达型县和欠发达型县的金融服务水平呈负相关,与较发达型县的金融服务水平呈正相关;农业产值占地区GDP的比重与发达型县的金融服务水平呈负相关,与较发达型县和欠发达型县的金融服务水平呈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水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