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别经济波动的原因、传导机制,探究经济波动的持续性是经济理论界、实务部门以及宏观经济监管机构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是,传统凯恩斯IS-LM和RBC等宏观经济模型的分析框架都是建立于武断的假定之上,例如,它们均假定了Modigliani-Miller定理成立,即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不会产生影响。然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2009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充分佐证了实体经济运行与金融市场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不仅信贷市场上的金融监管体系缺陷是导致危机的根源,而且从“小冲击”到“大波动”的传导机制也体现了危机的演化过程。实际上,金融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传导力是很强的(李稻葵等,2009)。在当今金融发展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实体经济的外生冲击通过金融市场的传导而改变或放大,进而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即普遍存在着宏观经济波动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为了在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下有效地估计、模拟和测算货币政策冲击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大小与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加速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以其发现能够合理发挥金融加速器效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BGG模型类似,本文建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包含了货币、资本调整成本、名义价格刚性、垄断竞争以及信贷摩擦;不同于BGG模型之处在于:(1)在本文的模型中,金融中介不再是完全竞争的,而是可以进行同业拆借的垄断竞争部门,他们的目标不再是仅仅作为经济运行的纯粹媒介,而是在担当金融中介的同时,通过设定存贷款利率以及同业拆借率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主体;(2)鉴于我国企业所有权的特殊性,在本文模型中,按照举债的难易程度,将生产企业划分为容易获得贷款国营企业和贷款相对困难的私营企业,前者享有较低贷款利率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