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乙肝病毒基因型、BCP、 PC、RT及S基因区变异与肝细胞癌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肝病进展、肝癌的发病机理,为肝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105例(接受核苷(酸)类似药治疗部分病毒学应答及病毒学突破16例)、乙肝肝硬化61例和乙肝合并肝癌45例,共计211例血清标本(其中HBeAg阳性119例、HBeAg阴性92例,男性152例,女性59例)的病毒基因型及HBV变异。在自动化基因分析仪上进行测序,用定量法及Chromas程序对结果进行判断;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 DNA定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抗原抗体标志物。所有的测量结果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两样本构成比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多样本构成比采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当样本例数比较<40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筛选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结果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211例HBV感染者中C基因型150例,占71.0%(150/211),B基因型59例,占28.0%(59/211),D基因型2例,占1.0%(2/211),未发现其它基因型。HBV基因型在CHB.LC.HCC三组中分布分别为C基因型63.8%(67/105)、82.0%(50/61)、73.35%(33/45),B基因型35.2%(37/105)、18.0%(11/61)、24.4%(11/45),D基因型1.0%(1/105)、0%(0/61)、2.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C组和HCC组,C基因型比例占绝大多数,但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二者合并与CH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LC、HCC两组中C基因型所占比例高于CHB组。2、检出D基因型2例,分别为HBeAg阳性CHB患者和乙肝肝硬化合并HCC患者,其中CHB患者为男性,汉族,无BCP、 PC及S基因区变异;乙肝肝硬化合并HCC患者为男性,傣族,HBeAg阴性,伴PC区变异,无BCP及S基因区变异。3、B、C、D基因型在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5.2%(30/119)、73.9%(88/119)、0.8%(1/119);在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中分别为31.5%(29/92)、67.4%(62/92)、1.1%(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基因C型所占比例最大。4、BCP变异113例,变异率为53.6%(113/211), BCP变异在C、B、D基因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0%(90/150)、39%(23/59)、0%(0/2);PC变异99例,变异率为46.9%(99/211),PC变异在C、B、D基因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2.7%(79/150),32.2%(19/59),50%(1/2),C基因型BCP、 PC变异均多于B、D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CHB组中BCP变异在C、B、D基因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6.3%(40/71)、27.3%(9/33)、0%(0/1),LC组分别为47.9%(23/48)、84.6%(11/13)、0%(0/0),HCC组型分别为87.1%(27/31)、23.1%(3/13)、0%(0/1),三疾病组中C基因型发生BCP变异高于B、D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CHB组中PC变异在C、B、D基因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9.7%(40/67)、21.6%(8/37)、0%(0/1),LC组中分别为27.0%(14/52)、77.8%(7/9)、0%(0/0),HCC组中分别为83.3%(25/30)、28.6%(4/14)、100%(1/1);三疾病组中C基因型发生PC变异高于B、D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BCP、PC变异在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4.5%(41/119)和31.1%(37/119),在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中分别为78.3%(72/92)和67.4%(62/92),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BCP、 PC变异高于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接受核苷(酸)类似药治疗16例CHB患者中(拉米夫定治疗11例,其中部分病毒学应答8例、病毒学突破3例;阿德福韦酯治疗5例,其中部分病毒学应答4例,病毒学突破1例),共检出RT区变异3例,其中2例为LAM治疗24周部分病毒学应答,分别为B基因型和C基因型,耐药位点为rtM204V. rtL180M和rtM204I;1例为ADV治疗48周病毒学突破,耐药位点rtQ215H,为C基因型。9、检出S基因变异1例,变异率0.47%(1/211),变异位点为G145R,患者为C基因型,伴PC变异,临床诊断HBeAg阴性CHB,女性,59岁,有乙型肝炎家族聚集史。HBeAg阳性CHB组、核苷(酸)类似药治疗组、LC组及HCC组未发现S基因变异。10、将209例B、C基因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肝癌组44例和非肝癌组165例,将各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C、 HBV变异、HBeAg阴性均与HCC有密切关系(P<0.05)。[研究结论]1、云南地区慢性HBV感染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乙肝合并肝癌)基因型存在B型、C型,D型,以C型为主,本次研究未发现其它基因型。2、云南地区存在D基因型,但所占比例较小,D基因型PC变异可能与严重的肝病(乙肝肝硬化和乙肝合并肝癌)有关。3、慢性HBV感染者基因型与临床疾病谱有关,C基因型与较为严重的肝病(乙肝肝硬化和乙肝合并肝癌)有关。4、基因型C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中分布相似。5、C基因型发生BCP、 PC变异均多于B、D基因型。6、 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BCP和PC变异多于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7、云南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中S基因变异率低,可能与乙肝家族史、病程长、HBeAg阴性及PC变异有关,需进一步扩大病例研究证实。8、本次研究在HBeAg阳性CHB组、乙肝肝硬化组、乙肝合并肝癌组以及接受核苷(酸)类似药部分病毒学应答、病毒学突破和耐药患者中未发现S基因变异。9、C基因型、BCP、 PC变异、HBeAg阴性与HCC的发生有关,其具体机制未明,需进一步探究。S基因变异是否与HCC发生发展有关,需扩大病例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