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便携式设备以及通讯网络的迅速发展,耳机也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可以用来欣赏音乐,信息娱乐,也是通讯中极为重要的设备。在这样大的市场需求下,耳机研发领域也焕发出新的活力,其中大部分研究工作都集中在如何针对不同应用优化耳机音质。也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如无线技术,主动降噪技术等被应用于各类耳机,但是对于耳机的基础结构研发大部分深度不够,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应用,并且公开的资料也比较缺乏,大多数的耳机设计者都是依赖经验来对耳机的设计进行不断的尝试改造,耗费的原材料多,并且研发周期长。因此,本文以密闭式耳罩式耳机为研究对象,以力电声电路为基础,采用理论与仿真分析结合的方法,考察耳机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于输出频响曲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用户界面,尝试通过简单直接的方法得到耳机的频响曲线与各个元件之间的对应规律,对耳机的频响设计提供指导。首先,本文通过力-电-声类比方法获得了耳机的各个元件与输出频响特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着重分析了质量因子(出声孔和后泄放孔)对于输出频响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质量因子主要体现在对高频共振峰位置和大小的影响,一般而言阻抗减小时,高频越趋于平稳。随后,利用PSPICE电路仿真软件对耳机整机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理论的分析结果,并总结了其他因子如腔体,膜片顺性和振动系统质量等8个因子对于耳机频响曲线的影响规律。并且,结合客观测(测量频响曲线)与主观评价(心理声学实验)的方法,对耳机进行出声孔改装前后的测量和评价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出声孔阻抗改变,对于耳机系统的频响曲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高频共振峰大小的影响,即出声孔阻抗增大为原来2倍时,高频共振峰出现约13dB的明显下降,同时改变耳机的频响曲线会影响其音质效果。最后,将理论分析中所得的耳机系统中各个元件与频响特性的对应关系,作为耳机频响曲线的计算模型,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设计了简单灵活的用户界面,目前得到了包含8个影响因子的简单计算界面,并进行了相关测试,验证了其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