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印两国近年因GDP的高增长率成为亚洲惹人注目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现有文献大多关注中印的经济发展比较,中印乡村现代化的比较少有问津。本研究从发展社会学的角度切入中印乡村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为依托,以中印乡村现代化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外乡村发展理论的指导,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历史比较法和系统分析法,从多角度对中印乡村现代化发展历程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比较。研究认为:1两国的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统一是中印两国乡村发展差异的根源;中国乡村发展中的特点体现在户籍制度和农业税的取消;印度乡村发展中的特点体现在农村金融合作社、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贫困问题。2.相似点:都是新发式发展模式;内因推动式发展;内容上多方面相同;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变迁和劳动力转移关系密切;乡村民主制度的建立;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对乡村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问题及解决策略:土地制度、产业结构变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发展投入、农村阶层分化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包括:在所有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农村集体成员对土地财产权利的不同实现形式;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吸纳劳动力的同时加快产业升级,发展服务业,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使从农村转移的劳动力素质与现代化产业要求相适应,避免出现结构性失业;增加农村投入比例,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和消费环境;加强农村群体整合,减少乡村贫困人口,增强社会团结;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中国未来的乡村发展战略建议,包括:加速城市建设和非农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着眼于乡村,挖掘乡村内部地发展潜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