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前后昼夜眼压波动及眼部血流动力学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wenp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其主要特征为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等,最终可致失明。青光眼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是致盲和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青光眼病人来说,较大的昼夜眼压波动是造成视功能损害的一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现代研究发现,伴有或不伴眼压增高的血管因素,在青光眼患者的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中起重要作用。青光眼视功能损害机理主要有两种学说,一是眼压压迫视神经纤维,即机械学说;二是视神经血流灌注不良,即血管学说。青光眼患者视盘和视野损害与高眼压和较大的眼压波动以及眼部血流学的改变有关。基于青光眼视功能损害机理的两种学说(机械学说和血管学说),本试验通过测量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Nd: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前、术后昼夜(24小时)眼压的变化,比较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Nd: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前、术后昼夜(24小时)眼压的波动有何差异。以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测量,比较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Nd: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前、术后两个时间点(上午10:00,下午18:00)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血流频谱有关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EDV),计算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了解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Nd: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前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变化。并通过对两个时间点(上午10:00和下午18:00)眼压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的测量观察,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与眼压波动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1研究对象及分组:26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间歇期患眼;26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眼。   将上述病例分为4组:   1.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前(APACG YAG前)   1.2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APACG YAG后)   1.3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前(CPACG YAG前)   1.4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CPACG YAG后)   2试验方法:   2.124小时(昼夜)眼压测量与分析:分别对上述4组病人用手持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昼夜眼压波动情况。测量时间为: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前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第8天。24小时(昼夜)眼压测量选择的时间点为:2pm(14:00)、6pm(18:00)、10pm(22:00)、2am(2:00)、7am(7:00)、10am(10:00)。在上述时间点前后15min内进行测量亦可。记录6个时间点的眼压值。通过测量计算各时间点的平均眼压值,描绘眼压曲线,研究不同类型及不同状态下青光眼患者昼夜眼压波动情况,以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前、术后眼压波动的差异性。对测量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各项均数以-x±s表示,两组间各项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值采用的标准:≤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2分别对上述4组病人做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脉冲多普勒取样,观察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并计算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RI=PSV-EDV/PSV。血流速度单位为cm/s。测量时间为: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前上午10:00、下午18:00、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第8天上午10:00、下午18:00。通过对观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各项均数以-X±s表示,两组间各项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类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状态下患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前、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的变化。P值采用的标准:≤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3通过对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上午10:00、下午18:00眼压值和血流值的记录观察,经统计学相关分析,探讨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眼压波动与眼部血流的关系。   结果:   1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患眼6个时间点均有降眼压效果,对各个时间点的降眼压水平有差异(P<0.05);并对各个时间点的降眼压幅度亦有差异(P<0.05)。对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患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眼压整体水平下降。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前、术后有相似的眼压波动类型,在2:00,7:00,10:00出现的眼压高峰频率更多(88.5%)。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平均降眼压幅度为1.86±0.65mmHg。   2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眼6个时间点均有降眼压效果,对各个时间点的降眼压水平有差异(P<0.05);并对各个时间点的降眼压幅度亦有差异(P<0.05)。对于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眼压整体水平下降。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前、术后有相似的眼压波动类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下午18:00出现的眼压高峰频率更多(92.3%)。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平均降眼压幅度为1.62±0.73mmHg。   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与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前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比较:上午10:00,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增加P<0.05),阻力指数(RI)降低(P<0.05);下午18:00,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增加不明显(P>0.05),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增加(P<0.05),阻力指数(RI)有所降低(P<0.05)。   4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与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前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比较:上午10:00,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增加P<0.05),阻力指数(RI)有所降低(P<0.05);下午18:00,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增加P<0.05),阻力指数(RI)降低P<0.05)。   5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上午10:00和下午18:00测量的眼压值以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经统计学相关分析,上午10:00,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眼眼压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呈正相关(r=0.85,t=3.726,P<0.05);下午18:00,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眼眼压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亦呈正相关(r=0.76,t=3.672,P<0.05)。   6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上午10:00和下午18:00测量的眼压值以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经统计学相关分析,上午10:0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眼眼压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呈正相关(r=0.78,t=3.543,P<0.05);下午18:0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眼眼压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亦呈正相关(r=0.88,t=3.782,P<0.05)。   结论:   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前、术后有相似的眼压波动类型。对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或缓解期以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眼压整体水平下降,眼压波动幅度也降低。   2对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或缓解期以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灌注增加,血液供应得到改善。   3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前、术后,当眼压降低时,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也减低,视网膜血流增加,视网膜血液供应得到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转染针对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e factor-1,Egr-1)的诱骗寡核苷酸(Egr-1 decoy ODNs)到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检测各组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目的: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一种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中毒性肝脏疾病,肝脏病理改变最初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其后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出现肝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在二尖瓣叶裂(MVC)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17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MVC的患者在左心室长轴切面和二尖瓣短轴切面实施RT-3DE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