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告的媒介形象的污名化解析——以腾讯新闻客户端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b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传统媒体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告污名化问题就一直存在,且呈现越来越严重的状态。在广告污名化过程中,媒介与受众扮演了重要角色,两者的互动式传播在塑造广告媒介形象的同时,也造成了其污名化。因为,在塑造广告媒介形象时,媒介对广告持有一种偏见,这种偏见使得媒介聚焦于广告业的负面信息,且倾向于使用大量的负面词汇来向受众传达负面情绪,引导受众形成关于广告的负面印象。同时,受众基于广告的三重罪——商业原罪、媒介内容与广告内容的落差、广告形式生硬造成的不适,对广告天生持有一种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使得受众倾向于浏览广告的负面报道,且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传递这种反感,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由原来的一对多变为多对多的传播模式,这使得信息得到海量增加,受众的这种反感情绪经过网络的传播呈现几何倍数的放大,关于广告的负面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在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式传播过程中,两者达成了关于广告的某种负面共识,而这种共识与事实是不相符的,由此,广告污名形成。  广告的污名化现象不仅与媒介、受众相关,更与信息传播环境、官方监管制度密不可分,需要各方共同作出努力,才能解决广告污名化问题。
其他文献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女性备受关注的“她世纪”,随着当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的社会地位、生命价值、政治权利、情感生活越来越成为社会大众所研究探讨的话题。女性身份地位的改观
瓷瓶是以混合泥土高温烧制而成的瓶子,是指小口、大腹、体形修长的容器,用于盛酒、盛水或供陈设用。瓶是瓷器中最大的类别,有许多流传久远的经典式样。  因制作年代不同,瓶式会有些小的变化,由此形成时代风格,具有一定的鉴定意义。
调查问卷显示,“三国杀online”的受众多为高校在读学生及年轻白领。他们成为目标受众的原因有三:1.接触网络时间较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好奇心较重,喜欢探索新鲜事物。2.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