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离并大量培养能够稳定传代的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对其生物学特点进行描述及鉴定;2应用差速贴壁法对所培养的小鼠ADSCs进行纯化,获得高纯度的ADSCs;3探究ADSCs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1在无菌环境下分离提取小鼠腹股沟区脂肪组织,应用眼科剪将其剪碎至1mm3小组织块,应用I型胶原酶及胰蛋白酶对其进行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按照一定细胞浓度分装于若干培养瓶中,加入适量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于标准环境下进行培养,定期换液,观察原代细胞形态并拍照。2待原代细胞爬满培养瓶底80%以上时,对其进行传代培养,取第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冻存及复苏,探究其生物活性。3验证成功培养的第3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应用MTT法绘制其生长曲线、通过加入含有地塞米松0.1umol/L,维生素C 50umol/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胎牛血清10%的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加入含有地塞米松10umol/L,胰岛素10umol/L,吲哚美辛200umol/L,IBMX500 umol/L,胎牛血清10%的成脂诱导培养基,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探究其多分化潜能,应用流式细胞术方法验证其表面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情况。4应用差速贴壁法对所培养细胞进行提纯,应用FCM方法检测差速贴壁法培养组及普通培养法培养组细胞表面CD44表达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5取balb/c小鼠27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命名为A空白对照组、B模型对照组及c模型实验组,于d-1天,分别给予b、c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环磷酰胺浓度为10mg/ml,每只小鼠环磷酰胺用量为200mg/kg,即每只小鼠需要注入10mg/ml环磷酰胺量为v=20m,于d0天给予b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c组小鼠尾静脉注射adscs0.2ml,细胞数量约为1×10~6,分别于d1、d3、d7应用眼眶取血法取小鼠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lipocalin,ngal,又名载脂蛋白-2)水平,并留取肾脏组织,做肾脏病理及he染色,根据国际通用急性肾小管坏死程度的评分方法,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急性肾损伤进行评分,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成功从小鼠腹股沟区脂肪细胞培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呈梭形,聚集、漩涡状生长,在第2、3代具有较强生长能力,适于进行科学研究,4代以后细胞仍可传代,但是细胞形态较前有差异,细胞呈网状或铺路石样,在本实验培养条件下,最多培养10代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2成功诱导ad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经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证实,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所培养adscs具有多分化潜能;3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cd45;4应用差速贴壁法所提纯细胞cd44表达率为72%,普通培养组cd44表达率为55%,两种培养方法具有显著差别(p<0.05),应用差速贴壁法可培养出较高纯度的adscs;5治疗第1天及第3天可见模型对照组、模型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病理形态未见明显差别,镜下均可见较清晰肾小球结构,肾小管排列规则,细胞排列较致密,而第7天所见模型对照组肾小球结构稍有破坏,肾小球中细胞排列紊乱,肾小管变形,细胞核排列疏松,模型实验组相对于模型对照组来说,结构稍有好转,对其肾脏病理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二组无统计学意义,只提示稍有差别,但所取3个时间段模型实验组ngal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第3天及第7天bun及Scr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1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小鼠ADSCs,在本实验条件下可稳定传代至少7代,符合ADSCs形态学特点,具有多分化潜能,能够阳性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CD45,与已有研究成果一致。2应用差速贴壁法成功培养出更高纯度的小鼠ADSCs。3 ADSCs对环磷酰胺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