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金缕玉衣与假鉴定,一起巨额贷款诈骗案透露出惊天秘密:5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的两件“玉衣”评估出24亿的天价,让骗子在骗贷暴露后再度从银行顺利骗得5000万和4.5亿承兑汇票。事实上,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由此,文物鉴定行业的混乱可见一斑。这些现象不得不让人产生质疑:为什么国家文物主管部门面对文物市场如此乱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我们的法律为什么对此并没有进行有效规制?是有法不依还是有法难依?还是执法出了问题?文物就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我国历史发展和传统文化的载体,体现着历史上祖先们改造世界的情况。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具有隐蔽性,必须通过文物鉴定来揭示。谈及文物保护和文物交易,必然涉及文物鉴定,如果真假不分、优劣不辩,文物保护将无从着手。文物鉴定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根据主体的不同,体现了民法属性和行政属性的交叉。目前,我国文物鉴定行业比较混乱,涉及文物鉴定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导致文物鉴定市场基本处于无法可依、无人管理的局面。主要表现在缺乏法律依据、没有专门的执法机构、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员的资质取得条件低、鉴定程序和鉴定标准的混乱、以及法律责任和法律监督机制的缺陷等方面。鉴于上述文物鉴定行业存在的问题,笔者在遵循有关法律规制原则的基础上,从立法层面、执法层面、主体规制层面、法律责任层面以及法律监督层面入手,提出了规范文物鉴定行业的建议,以期改变现阶段文物鉴定行业的无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