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区际贸易估计与贸易结构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家与特定地区对外贸易的研究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众多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入世之后的贸易量的增加,贸易结构的改变,贸易行为的变更以及贸易准则与法律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实且客观的研究。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速度保持着较高的态势,国内贸易量也随之增长,省际间贸易或区域间贸易总量和结构也由入世前至当下有着较为广泛的改变。京津冀地区旨在打造中国经济的“第三极”,研究京津冀地区区际贸易对于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收集整理1997年、2002年与2007年发布的投入产出表数据,主要运用引力模型与最小交叉熵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区际贸易量进行估计。其中以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为例系统地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估计结果,得到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区际贸易联系矩阵即初始矩阵,之后经过最小叉熵法处理得到最终贸易矩阵。结合投入产出表数据与最终贸易矩阵,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区际贸易已经成为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通过分析区际贸易格局与贸易结构变化得知京津冀地区农业、建筑业等所占贸易调出比重最低,与长三角地区以资本品、消费品和服务业等为主要的省际贸易结构相似,所得分析结果能够为进一步分产业探索影响区际或省际贸易发展因素提供相关研究基础,同时也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了相关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农户是农村的重要经济主体和细胞,贷款被普遍认为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农户作为中国最主要的低收入人口,一直被银行等金融机构视为成本高、风险大的边缘客户,贷款需求
“热钱”在理论上一般定义为国际短期投机套利资金,是跨境资金流动中的一部分,但实践中难以准确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真实动机和存续期限,因此在“热钱”规模测算上没有严格的定义
本文全面阐释了中资银行拓展发达国家市场的背景和发展状况。以工商银行在美国的发展作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工商银行的海外发展战略、自身的经营特点以及对美国市场规则及监管
本文进行了生态经济复杂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分析以及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研究,其目的在于准确把握生态经济现状,找到区域生态经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生态
交通基础设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该项目一直是国家政策,但是否有效则需要社会的检验。学界一直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改善或增长作为有效交通基础设施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