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家与特定地区对外贸易的研究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众多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入世之后的贸易量的增加,贸易结构的改变,贸易行为的变更以及贸易准则与法律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实且客观的研究。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速度保持着较高的态势,国内贸易量也随之增长,省际间贸易或区域间贸易总量和结构也由入世前至当下有着较为广泛的改变。京津冀地区旨在打造中国经济的“第三极”,研究京津冀地区区际贸易对于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收集整理1997年、2002年与2007年发布的投入产出表数据,主要运用引力模型与最小交叉熵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区际贸易量进行估计。其中以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为例系统地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估计结果,得到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区际贸易联系矩阵即初始矩阵,之后经过最小叉熵法处理得到最终贸易矩阵。结合投入产出表数据与最终贸易矩阵,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区际贸易已经成为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通过分析区际贸易格局与贸易结构变化得知京津冀地区农业、建筑业等所占贸易调出比重最低,与长三角地区以资本品、消费品和服务业等为主要的省际贸易结构相似,所得分析结果能够为进一步分产业探索影响区际或省际贸易发展因素提供相关研究基础,同时也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了相关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