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越来越寻求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成为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许多英语语言学者思考的课题。主流媒体的对外新闻是中国对外发声的喉舌,在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功能对等、跨越文化差异、提高国外读者的可接受度是对外新闻翻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在过往的新闻翻译研究中,一方面,研究理论缺乏创新且存在着一定的经验主义判断,另一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方法、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等方面,较少涉及译文对于国外读者可接受性的相关课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对以往新闻翻译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和创新 本文以司显柱教授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为理论框架,选取中国政府网新闻及其对应翻译为研究对象,进行翻译质量评估。第一步选取二十篇中国政府网站新闻及其对应翻译进行忠实性评估。通过词汇-语法系统及物性、情态和主位系统所体现的语域三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对微观小句层面进行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对比分析,发现译文对于原文的主要偏离是小句层面的增、删、改,以及情态方面的弱化。在逐个研究偏离个案后,发现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上的偏离是为了外国读者更好理解原文意思,从功能对等角度来看,译文大体忠实于原文。第二步选取二十篇加拿大政府网站新闻,就语言特点与中国政府网站新闻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对译文进行顺达性评估。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纲要结构上二者较相似,而言语特征上中国政府网新闻的译文较多地使用命令语气以及情态助动词“should”“must”等。最后,综合前两步对比分析结果,对中国政府网新闻翻译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本文具有以下研究意义,一是本文在研究翻译忠实性的基础上,通过译入语同类体裁文本探究译文对外国读者的可接受性,为中国政府网站新闻的翻译提出建议;二是进一步验证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运用于政府网站新闻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也为新闻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