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钢表面硅烷膜制备及防腐蚀性能研究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fing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钢因易于加工锻造而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种建筑构件、强度不高的机械零部件等,作为一种常用金属材料,低碳钢在工业环境中极易受到腐蚀,传统金属防腐处理领域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环保问题尤其突出。因此,探寻新的清洁的处理方法以替代传统的铬酸盐化与磷化处理技术成为各国目前研究的热点。在现有研发的诸多新型方法中,硅烷偶联剂处理技术以其清洁无污染、耐腐蚀性能好及与基材和漆膜粘结牢固等优点成为最有希望取代传统处理工艺的方法之一。本文以低碳钢为金属基材,以乙醇-水溶液为水解体系,以极化测试结果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了低碳钢表面制备的γ-APS(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GPS(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膜的最佳水解工艺条件。其中γ-APS硅烷膜的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硅烷体积分数为7%,水解温度为25oC,溶液pH=10,醇水比为30/65(v/v)。γ-GPS的最佳水解条件为:水解温度为25oC,硅烷体积分数为8%,醇水比为65/30(v/v),溶液pH=3。在γ-GPS浸涂固化中主要考察了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对硅烷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90oC的固化温度下及固化时间为1 h时得到的γ-GPS硅烷膜耐腐蚀性能最优。通过极化测试对比研究了γ-GPS、γ-APS分别在最佳水解条件下的膜防腐蚀性能,以腐蚀电流作为首要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硅烷膜都能使低碳钢的耐腐蚀性能大大提高,但疏水性的γ-GPS硅烷膜效果更显著。硅烷水解溶液的电导率以及红外谱图测试结果表明:硅烷水解平衡意味着硅烷水解成硅醇以及它们之间缩聚反应的平衡。硅烷水解平衡时溶液电导率变化基本稳定,溶液硅醇摩尔浓度值最高,是浸涂固化硅烷膜的最佳时间点。为进一步提高硅烷膜的防腐性能,本文还制备了BTSPA(双(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胺)、BTSE(双-(三乙氧基硅烷基)乙烷)、γ-APS的复合膜。通过极化测试讨论了水解时间对制备的该复合膜的防腐性能影响,得出该混合硅烷水解溶液的最佳水解时间为9 h。通过以K2SO4为电解质的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对低碳钢表面复合硅烷膜的膜层性能影响,最终得出固化温度为90oC、固化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制备的有机硅烷膜对腐蚀介质的抗渗性能最优。
其他文献
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acid,NeuAc)及其衍生物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在食品、药品和保健品行业都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传统的天然产物提取法过程繁琐、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现阶段,酶法合成和全细胞生物催化是生产NeuAc的主要途径。但这两种方法都需要添加丙酮酸和GlcNAc作为前体物,价格比较昂贵。利用葡萄糖或其它廉价碳源直接发酵生产NeuAc十分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