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作为多民族、多宗教交汇和谐并存发展的边疆省份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汇聚并存发展的地区,其中南传佛教更为全国独有。宗教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宗教教育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佛教在传入云南的过程中根据信仰民族的文化习惯做出不同程度的本土化调整,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对云南南传佛教寺院教育和藏传佛教寺院教育进行专门的比较研究,分析出云南佛教寺院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面向不同少数民族本土化的特殊现象,总结典型民族寺院教育优秀经验。寺院教育在现实发展中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为适应现代社会做出的调整、转型,针对这些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佛教寺院在没有学校的过去是唯一的文化信仰机构,扮演着学校的教育机构,同时承担着为本民族培养优秀人才和传承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功能。本文从教育学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寺院教育,对云南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寺院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典型民族寺院教育的有益经验,推动民族传统优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分析寺院教育的现代适应性,试图找出影响两派寺院教育现象异同产生的深层次因素,充分认识寺院教育在当代社会的积极性。全文共4部分。在绪论中引出了选题的由来、研究意义和价值、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第一部分介绍了云南在历史文化上的独特地缘,对云南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教育进行一个历史进程的梳理。第二部分通过对寺院教育进行资料的搜集和调查访谈,对云南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现状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描述和分析,以广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视角,对寺院教育现象进行深层解读,探寻促使寺院教育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因,分析比对了佛教寺院的现代适应性,对其所在的社会进行的教育影响以及带来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第三部分从教育要素的角度系统分析比较了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学制等方面的异同点,总结差异、找寻规律。第四部分对佛学院形式的寺院教育进行举例,介绍了传统寺院教育为适应现代社会所做出的转变,同时对前文的比较总结分析,总结云南佛教寺院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借鉴优秀经验,针对寺院教育在新形势下所显露出来的弊端提出相应的转型路径。最后从整体上实现文化层次的深化,阐释寺院教育的当代适应性和教育价值,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和教育实际的寺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