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Mλ轻链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DT40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是引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的致病病原体,主要侵害雏鸡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对B淋巴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具有有表面免疫球蛋白M(surfaceimmunoglobulin M,SIgM)的B细胞是IBDV最易感的细胞。λ轻链不仅是B细胞轻链的主要类型,同时参与SIgM的形成,但其在IBD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清楚。为了揭示SIgMλ轻链在IBDV感染鸡法氏囊前B淋巴细胞DT40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分析B细胞λ轻链的序列后,从DT40细胞中克隆了λ轻链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λ并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诱导表达的λ轻链蛋白经SDS-PAGE分离后转印PVDF(polyvinylidene fluoride)膜后,利用病毒覆盖蛋白印迹技术(Virus overlay protein blot assay,VOPBA)鉴定λ轻链与IBDV的结合。为构建靶向DT40细胞SIgMλ轻链基因的基因打靶载体,转化DT40细胞建立SIgMλ轻链缺失的细胞模型,进一步探究λ轻链功能,本研究从鸡DT40细胞中克隆β-actin启动子,替换pCDNA3.1(+)载体中的SV40启动子,构建β-actin启动子驱动的Neomycin抗性基因表达框。在对SIgMλ轻链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后,克隆其基因座位两侧各约2kb的侧翼序列并将其分别插入到抗性表达框的两侧作为同源臂,构建靶向SIgMλ轻链的基因打靶载体,并对打靶载体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VOPBA结果显示λ轻链能够与不同毒力的IBDV毒株特异结合,λ轻链在IBDV感染DT40细胞中起着结合病毒的作用,可能就是IBDV感染的受体。打靶载体的测序结果表明设计的载体序列正确符合要求,靶向SIgMλ轻链基因的打靶载体被成功构建,这为转化DT40细胞建立SIgMλ轻链基因敲除的细胞模型,深入探究SIgMλ轻链在IBDV感染DT40细胞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Plk1 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从人到酵母高度保守,对于细胞周期的调控至关重要。研究发现,Plk1在多种癌症细胞中高表达,近期,Plk1作为新的抗癌潜在靶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V)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该病毒于1959年被Moll和Davis首次报道,已在全世界主要养牛国家和地区导致疾病发生和流行。目前该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