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胁迫下中国人口健康风险格局与未来趋势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chen12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高温事件频发,高温热浪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健康造成了显著影响,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探究高温胁迫下的人口健康风险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风险区主导类型进行合理判别,同时在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下能够预防高温灾害、降低高温人口健康风险、提高社会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提出有效对策。通过“高温灾害-人口暴露-脆弱性”的灾害概念构建高温人口健康风险的分析框架,为今后应对高温对人口健康带来风险制定防控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气温数据、人口普查数据和公里GDP数据分析1961—2018年中国2km×2 km格网尺度高温特征时序变化、高温胁迫指数、高温人口脆弱性和高温人口健康风险空间分布格局并划分了主导类型区。利用RCPs情景与GCM模型,预测了未来中国高温胁迫指数时空变化,结合SSPs路径下2050年、2100年的经济与人口数据预测了未来高温人口健康风险空间分布格局并划分主导类型区。本文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1961—2018年,高温与热浪事件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而北方仅仅出现在新疆地区。但北方的高温强度要远远高于南方的高温强度。(2)1961—2018年,高温对人口健康造成危害的区域面积占比较高,且分布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1)高温胁迫指数较高、高的区域占全国面积的20.04%,主要分布中国中部与南部地区。在2018年中国高温胁迫指数高风险区的人口比重与经济比重分别为20.64%、19.73%;(2)高温人口脆弱性从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逐渐降低,其中高温人口脆弱性指数较高、高的区域分布在中国中原城市群与东南沿海地区。(3)高温人口健康风险从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逐渐降低,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南部、华中、关中地区、新疆乌鲁木齐市以及东北地区辽宁、沈阳市以及黑龙江市等区域。(4)人口暴露主导区分布在中国中部、东南沿海地区以及新疆乌鲁木齐市等区域;高温胁迫主导区分布在四川与重庆市交界处、湖南省、江西北部以及浙江地区;脆弱性主导区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而高温—脆弱性主导区没有呈现聚集性空间分布特征。(3)在不同情景下的高温胁迫指数预测中,高温胁迫指数处于4级以上的区域面积占比排序为:2050年,RCP8.5(4.85%)>RCP4.5(3.90%)>RCP2.6(2.86%);2100年,RCP8.5(15.52%)>RCP4.5(8.46%)>RCP2.6(4.48%),其中RCP8.5情景下高温胁迫指数处于5级的面积是RCP4.5情景的2.2倍,是RCP2.6情景的4.3倍。(4)在不同情景下的高温人口健康风险演变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性。(1)RCP2.6~SSPs情景组合中,2050年,中国高温人口健康风险高风险区分布在河南省地区;2100年,中国高温人口健康风险高风险区分布在河南、安徽、河北南部、山东西部等地区。(2)RCP4.5~SSPs情景组合中,2050年,在中国高温人口健康风险高风险区分布在河南以及上海部分地区;2100年,中国高温人口健康风险高风险区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河北南部、山东西部等地区。(3)在RCP8.5~SSPs情景组合中,2050年,在中国高温人口健康风险高风险区分布在河南以及上海部分地区;2100年,中国高温人口健康风险高风险区集中分布河南、湖北、安徽、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广东与广西等地区。其中RCP8.5~SSPs情景组合中未来高温人口健康风险面积最大。(5)人口暴露主导区的面积大于其他主导类型,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华东西部以及广州北部等地区。高温胁迫主导区主要分布在华中中部。脆弱性主导区分布河南西北部、天津、以及广州部分地区。高温—脆弱性综合影响主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西北部与南部部分地区。(6)应对高温灾害的风险应从缓解高温热浪灾害与构建高温人口健康风险预防体系的角度出发着手。对于缓解高温热浪灾害的措施分别在国家政策、区域措施以及城市内部建设三个层面提出;构建高温人口健康风险预防体系主要是从高温胁迫、脆弱性以及人口暴露度三个角度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信息的传播增长十分迅猛,各类博客、论坛、社交网站中的图片大量涌入互联网致使图像数据库规模呈几何式倍增,想要从海量图像中准确而快速地搜索到用户真正需求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高效的图像检索技术受到了极大关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稀疏编码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处理图像的高效性使得该技术在图像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基于稀疏编码的图像检索成为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云存储服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数据存储模型。云存储服务以“外包”形式提供在线数据存储服务,具有按需付费、扩展灵活、访问便利等特点,大大降低了数据存储成本,有效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并且减轻了用户沉重的管理负担。然而,云存储数据的完整性容易遭受云安全事故的影响,用户无法确认云端的数据是否完好,使其成为用户少用或者不用云存储的重要原因。并且,“隐藏”的损坏数据削弱了系统的数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