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闻生产创新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i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进步一直是推动生产创新的动力。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它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传媒业致力于将人工智能用以优化新闻生产来应对新的传媒业态。国外媒体早年开始了尝试,如今处在相对成熟的阶段。而国内媒体因为技术、政策、资金的助力,所以一直处于探索的前沿。当人工智能介入新闻生产时,会引发一系列的创新。新闻生产方式创新了,人机协同生产将成为新闻生产的未来趋势。新闻生产的主体不再拘泥于人类,机器以及记者、用户分别和机器联合都作为生产主体。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技术、视觉信息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是人机协同的技术基础。人机互动生产的内容呈现也可以从信息采集渠道的拓展和新闻叙事方式创新两方面展开论述。在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中从线索搜集,新闻采写,再到编辑修改,从业者全程把控。人工智能替代了记者琐碎、繁重的工作:苦苦搜寻线索、亲临危险的现场、把录音转成文字等等。记者得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富有创造力的报道中去。人工智能带给新闻业的不止是机遇还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形中也为假新闻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算法赖以运行的庞大个人数据的保护也成为问题,数据的泄露和滥用侵害了用户的隐私权。协同过滤机制使用户信息接收面越来越窄,让其掉进了信息茧房的陷阱,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群体极化。国家、媒介、个人要携手应对这些问题。国家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规范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的使用,保护用户的隐私权。媒介机构来说可以建立预警机制来审核假新闻。用户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来抵制假新闻的蔓延和个人信息泄露。
其他文献
大型工业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方式的越来越多,而工业项目的尽早投产会给业主带来很大收益,EPC总承包单位应该通过合理确定各单项工程的竣工时间,合理安排设计进度,合理安排采购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这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以往无法想象的灾难,只依靠现有的应急救援力量早已无法应对这些破坏规模远超过往的灾害。在此前提下,大力发展民间应急救援力量,更好发挥其灵活机动、专业性强等特点,使其成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风险社会、市民社会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理论为依据,以苏州蓝天救援队为研究样本,采取访谈、问卷等方式对其生存现状以及发展困境进行深
目的比较不同来院途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再灌注指标,探讨优化现有胸痛中心诊疗模式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并成功行直接PCI的194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来院途径分为:自行来院组(60例)、120呼救组(85例)和非PCI医院转诊组(49例)。观察三组患者发病-球囊扩张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次医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