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争是人类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但国家竞争力却是一个现代才兴起并逐渐受到重视的概念。20世纪中期开始,出现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如今,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各国利益格局的变动,当西方发达国家发现这种利益格局变动与自己的预期产生悬殊差距时,当一些发展中国家借助全球化实现持续高速增长,其产品输出对西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时,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思潮开始抬头,其对全球竞争格局研究的政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由此西方的竞争力研究出现了从学术导向向政策利益导向的转型。就目前国内的国家竞争力研究而言,我们如何适应新形势,调整研究思路,在注重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构建基于我国利益的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比较和分析世界主要国家/经济体国家竞争力的高低,探寻中国自身的相对优势及相对劣势,提出可行的国家竞争力战略,对于提升中国的国家竞争力,进而丰富人民生活内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文章收集了国内外国家竞争力评价的相关文献,对国家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梳理;基于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剖析和提取了 WEF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并对核心指标进行诠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中国视角下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基于该体系,重新对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经济体国家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相关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在文章构建的基于中国视角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中,金融市场成熟度、市场规模、创新、商务成熟度、劳动市场效率和技术准备度是国家竞争力最为重要的六个影响因素;与WEF的原始体系相比,基于中国视角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于大型国家/经济体的排名有提升作用,对小型发达国家/经济体有着抑制作用;对于中国而言,文章体系发现的劣势项目与WEF原始体系不相同,市场规模依然是中国保持高竞争力的原因,而劳动市场效率则替代技术准备度成为拉低中国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创新与商务成熟度依然是拉低中国国家竞争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据此提出政策建议:重视增量,盘活存量,在维持现有市场规模的基础上,开拓新市场;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多元化的和包容性的工作环境;鼓励创新活动,提升商业模式的多样性。